「」老干妈和李子柒 请出联名款吧!2020-07-23 23:25:320阅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吕蓓卡
来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因为腾讯的乌龙官司 , 老干妈的销量暴涨了两倍 , 这可以理解 , 但你知道吗 , 和这件官司没有一点关系的李子柒辣酱 , 销量也跟着暴涨 。
其实 , 老干妈和李子柒扯上关系并非自腾讯“牵线”始 , 两位不同时代的励志女性 , 早就因辣酱而狭路相逢 。
李子柒视频的弹幕中 , 每当有人吐槽她辣酱卖得贵 , 就要拉出9.8元一瓶的老干妈做比较 。 美食博主做辣酱测评 , 老干妈和李子柒是必备的两个产品 。
前段时间因奇葩说走红的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 , 在一段演讲中说道:每个海外游子的内心都住着一个中国女人 , 老干妈 。 并开玩笑地提出了一个命题:海归把老干妈换成李子柒 , 是一种背叛吗?
还记得当年我们在国外节衣缩食 , 都靠着老干妈度日的时候吗?你才回国多久 , 你就换李子柒了?
这个问题当然很无聊 , 就和储殷这个人一样无聊 , 但足以显示出 , 李子柒和陶华碧这两位年龄相差43岁 , 之前毫无交集的女性 , 由于辣酱这个产品 , 越来越多的被联系在了一起 。
这两个名闻遐迩的名字之间 , 在辣酱的催化下 , 产生了一种有趣的张力:既相互映照——两人都出身寒微 , 靠个人奋斗成就事业 , 做得产品都是辣酱;又隐隐针锋相对——不仅年龄、形象迥异 , 成名方式截然不同 , 受众群体差异显著 , 各自生产的辣酱口味也不一样 。
不过 , 两人注定相互吸引:如果李子柒不想成为流星 , 陶华碧那样的企业家必然是她的转型目标 , 毕竟辣酱的保质期比网红要长久得多;而老干妈日渐迟暮 , 在生活方式层面上怎样打动和引领年轻人 , 李子柒显然足以做陶华碧和她两个儿子的老师 。
字母榜经常开脑洞 , 比如《拼多多应该买下趣头条》 , 这次也不妨异想天开一下:如果李子柒和老干妈能够出联名款 , 就像隔壁喜茶和茶颜悦色那样 , 是不是对双方都有好处呢?互联网产业里同行是冤家 , 互相攻击戾气太重 , 两位隔了好几代的励志女神 , 如果能“金风玉露一相逢” , 那就太美好 , 太和谐了 , 足以为互联网圈里那些好斗的公鸡树立榜样 , 正如歌德所言:“永恒的女性引领人类上升 。 ”
A
早在7年前 , 马化腾就和老干妈出现在同一个话题里过 , 因为一部电影 。
2013年 , 香港导演陈可辛拍的《中国合伙人》上映 , 影片在讲述完以俞敏创办新东方为原型的故事后 , 片尾加了个小插曲 。
先是打出了一行字:他们的故事 , 或许也是你们的故事 。
接着 , 出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和照片:柳传志、马云、冯仑、张朝阳、陈一舟、王石......老干妈 。
这让深陷腾讯游戏剁手到不可自拔的网友愤愤不平 , 中国企业家的代表怎么能没有马化腾?陈可辛没解释 , 倒是网友热心答疑:因为马化腾是70后 , 其他人都是70前 。
只能说 , 感谢陈一舟没有晚生一年 。
陈可辛倒是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老干妈 , 虽然他根本不认识老干妈 。 他说 , 这是为了让影片结尾没有那么素 。
他押中了 , 电影在清华大学首映时 , 片尾的老干妈一出现 , 现场立马爆发热烈的掌声 。 可见 , 老干妈在国民心中的存在感有多高 。 主演黄晓明现身说法: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我最爱吃老干妈蘸馒头 , 我一次能吃三个 。
说到底 , 在这部讲中国改革开放 , 一代企业家的奋斗故事中 , 老干妈的形象确实是一个典型 。 陶华碧的奋斗传奇 , 也曾激励过无数人 , 常年被人津津乐道 。
和出现在电影结尾的这一批企业家一样 , 陶华碧的成功和那个刚刚开放的时代紧密相连 。 1996年 , 中国刚刚取消粮票3年 , 49岁的陶碧华创业开厂 。 凭借之前两年开饭店积累的口碑和市场 , 在贵州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里 , 创办了老干妈 , 专卖辣椒酱 。 初始员工只有40个人 。
那时尚是中国食品工业的起步期 , 在那个没有IP概念、物质匮乏的年代 , 老干妈上千万的年产值 , 是完全靠性价比和口碑积淀起来的 。 就像储殷在演讲中说的那样 , 在国外节衣缩食 , 靠老干妈度日 。 成了一代海外留学华人的奋斗符号 。
老干妈是典型的中国式企业 , 和地方政府关系密切 。 从陶华碧办厂的选址能看出来 , 老干妈一经诞生 , 命运就和地方政府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 创办两年后 , 就贡献了三百多万的税收 。
贵州政府送给陶华碧的四个连号车牌 , 贵AA8888、贵AA6666、贵AD9999、贵AW7777 , 彰显着她对贵州的重要性 。 彭博社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在老干妈这一产品的帮助下 , 中国最穷的省份之一如今享有中国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
出生在90年的李子柒 , 和老干妈的相似之处 , 在于都是出身寒微 , 白手起家 , 从籍籍无名成为“民族名片” , 一边走出去 , 一边转内销 。
B
在Youtube上搜老干妈 , 可以看到无数有关外国人吃老干妈的视频 , “纽约人第一次吃老干妈” , “老干妈火遍美国”......
陶华碧在有限的媒体采访中曾大吹牛皮:
“我是中国人 , 我不赚中国人的钱 , 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 , 赚外国人的钱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