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鉴赏|下不尤人”的中庸之道,“上不怨天

人生一世 , 草生一春 , 来如风雨 , 去似微尘 。
在这人生一世的历程当中 , 我们该怎样完善自己?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呢?
儒家《中庸》第十四章有讲:
在上位 , 不陵下;在下位 , 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 上不怨天 , 下不尤人 。
什么意思呢?就是让我们找准自己的“位” , 要将自己“准确定位” 。
处于上位 , 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 , 不攀援在上位的人 。 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 , 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 。 上不抱怨老天 , 下不抱怨他人 。
将自己放在“中位” 。 始终处于一个“适中”的位置上 。 这个“中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而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 打个比方:就像大海上的航船 , 随着潮涨潮落而上下起伏 , 但是它始终与海平面保持一个相对不变的接触深度 。
这就是“中庸之道” 。
孔子说:“君子 , 立身处世就要像射箭一样 , 射不中 , 你不怪靶子不正 , 也不能怪光线不足 , 要怪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 ”
其实 , 就是要我们从自身上寻找原因 , 不要总是将过错责怪于外界 , 而这恰恰是当代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 。
《孟子》中有一句经典的话 , 一直是我的座右铭:
行有不得者 , 皆反求诸己 。
我想 , 孟子的这句话与子思的“不怨天 , 不尤人”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
那么 , 我们今天就借“上不怨天 , 下不尤人”这句话来看看“上”和“下”这两个字有着怎样的哲学思维 , 来揣测一下当年仓颉公造字时是怎么的想法 。 通过有形的“字” , 穿越时空与几千年前的仓颉公来一次“交流” , 这才是文字的意义所在 。
简单一个词 , 就是“由表及里” , 又或者是“通过现象看本质” 。
东汉许慎归纳的“六书”造字法中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指事”造字法:
指事者 , 视而可识 , 察而见意 , 上下是也;
意思是说:“指事”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来的字 , 一看到便能认识 , 再仔细观察一下 , 便能知道意思 , 就像“上、下”两个字一样 。 “上下”二字 , 便是“指事”造字法的典型代表 。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 , 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 。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 , 以作特指;"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 这些字的勾画 , 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 这些抽象部分 , 就是需要“察”的 。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上”和“下”两个字的初始形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