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上海夏季音乐节来了:风铃吹夏音,音乐在流动,动物在狂欢

上百根金属管悬挂半空 , 拼出MISA字样的风铃 , 吹来一阵阵清甜的“夏音”;体型硕大、憨态可掬的河马、驼鹿、长颈鹿等隔空相望 , 上演了一场“动物狂欢节”;唱片、手工艺品、咖啡小巴、音乐冰淇凌等“夜市”摊位玲琅满目 , 吸引人们驻足、拍照、打卡……
夏天到了 , 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来了 , 上海乐迷和音乐一年一度的夏季约会又热闹起来了 。
7月20日晚 , 指挥家余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 , 联手歌唱家龚琳娜 , 用西贝柳斯的《图翁内拉的天鹅》《忧郁圆舞曲》、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 , 以及老锣的《静夜思》《山鬼》 , 开启了为期10天、连续17台音乐会的上海夏季音乐节 。
值得一提的是 , 开幕音乐会选择在19点、21点连演两遍 , 一方面适应现代人的快捷生活 , 一方面在保持30%上座率时 , 尽可能让更多观众走进音乐厅 。 这在上海夏季音乐节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 , 看到这么多音乐爱好者来听音乐会 , 余隆感慨 , “今年的夏季音乐节别有一番情趣 , 大家仍然可以看到很多艺术装置 ,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 应该说 , 夏季音乐节是疫情下全国第一个举办的音乐节 。 即便在全世界 , 在比较重要的音乐节里 , 能够率先开始 , 作为上海观众、中国观众 , 都是幸福的 。 ”
澎湃新闻|上海夏季音乐节来了:风铃吹夏音,音乐在流动,动物在狂欢
澎湃新闻|上海夏季音乐节来了:风铃吹夏音,音乐在流动,动物在狂欢龚琳娜现场高歌 , 加演“神曲”《忐忑》
开幕音乐会以西贝柳斯两部意味深长、略显沉重的作品开幕 , 颇有为牺牲者和奉献者纪念的意味 。
《图翁内拉的天鹅》取材于芬兰民族英雄史诗《卡莱瓦拉》:图翁内拉是芬兰神话中的冥界 , 被黑水围绕 , 天鹅泳姿庄严 , 宛若代表死亡的游吟者 。 英雄列敏凯宁试图猎捕天鹅 , 却意外溺水 , 母亲将其尸体捞起 , 用蜂蜜救回了儿子 。
《忧郁圆舞曲》又是另一番景象 。 曲子的戏剧背景是一个妇人在弥留之际听到圆舞曲 , 于是起身与梦幻中的客人翩翩起舞 , 就在气氛达到高潮时 , 圆舞曲突然被敲门声打断:站在门外的不是新来的舞伴 , 而是死神 。
在人们的印象中 , 圆舞曲与悲愁、酸楚甚至死亡完全搭不上关系 。 然而 , 西贝柳斯却根据戏剧剧情 , 将忧郁的情绪与轻盈的舞曲节奏奇妙融合 , 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聆听体验 。
同样的死亡 , 不同的境界 。 屈原的《山鬼》将山鬼的情爱写得百转千回 , 大胆的想象超越了普通的生死观 。 德国作曲家老锣为原辞谱曲 , 加上龚琳娜充满张力的音色、气息、声腔变化 , 为古人超凡的想象力赋予了当下的魅力 。
“屈原在2000年前写这首辞的时候 , 主要讲的是祭祀 , 很多人一起唱 , 所以它很适合大型交响乐队 。 ”龚琳娜笑说 , 自己的乐队比较小 , 每次演出都觉得不够劲儿 , 和上海交响乐团合奏 , 更加震撼 , 更有格局 。
在《山鬼》里 , 龚琳娜还加入了黄梅戏、山歌、花儿等中国元素、中国唱法 , 她强调 , “要唱得很大气 , 要雷填填兮雨冥冥 , 要让观众感觉到下雨、打雷、猿猴在叫 。 ”
《静夜思》是全世界最有名的一首中国古诗 ,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 , 从幼儿到老人都会背诵 。
龚琳娜唱《静夜思》的气质 , 和《山鬼》完全相反 , 很安静 , 是吟诵式的 , “要让观众感受中国古诗词韵味里的吟诵美 , 所以我的演唱很轻声 , 交响乐也压得非常弱 , 是流线型的 , 有一种水的流动感 。 ”
经过《静夜思》的闲来遐想、《山鬼》的奇志多情 , 音乐会以斯特拉文斯基在百多年前创作的《火鸟》辉煌作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