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饿了么“卷土重来”


Python|饿了么“卷土重来”
文章图片
Python|饿了么“卷土重来”

疫情让外卖有了新的含义 。
今年4月 , 迪卡侬在北京、沈阳等地的门店开通了外卖服务 。 用户可以在线上下单轻量级哑铃、羽毛球装备、瑜伽用品等超200种商品 , 最快30分钟就可以送货到家 。
【Python|饿了么“卷土重来”】除了迪卡侬之外 , 晨光文具、良品铺子、大悦城、中石油昆仑便利店也都开通了外卖服务 , 把原来的线下服务通过即时配送转移到线上 。
在疫情的影响下 , 几乎所有线下零售门店的客流都大幅下降 。 零售商家也试图通过线上各个渠道拓展销量 。 除了原来一直在拓展的电商业务之外 , 这些非餐饮类的零售商家也把外卖平台的即时配送服务当成了新选择 。
饿了么公布的数据显示 , 疫情以来 , 饿了么非餐饮门店数量增速远超大盘 , 宠物用品店数量增长6倍 , 母婴店的数量增长超3倍 。
餐饮外卖的即时配送服务让用户获得了更便捷的购物体验 , 也带动了非餐饮类商品即时配送服务的增长 , 疫情加速了这个过程 。
这个变化也让外卖不再是吃饭的工具 , 而是可以广泛连接万物和人的平台 , 甚至可以连接人和人的感情 。 经过半年的酝酿 , 饿了么也放出”大招“ 。 7月10日 , 饿了么宣布从餐饮外卖平台转型为即时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 , 从送外卖到送万物、送服务 。 7月17日 , 全新改版的饿了么APP上线 。
以即时配送服务为核心的零售业变革已经开始 , 看似大局已定的外卖故事也有了新的故事线 。
外卖的变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 饿了么和美团都把竞争的重点放在餐饮外卖上 , 忽视了持续增长的非餐饮类需求 , 尤其是商超、果蔬、医药、鲜花等品类 。
2018年7月至9月 , 饿了么投入30亿元用于补贴和营销 , 用于扩大当地市场份额 , 抢占更多的地盘 。 而在这些城市里 , 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50%以上 , 但后续几个月美团又斥巨资进行反扑 。
2019年 , 饿了么和美团再战餐饮外卖 , 在下沉的市场进行激烈交锋 。 据36氪报道 , 饿了么在大理率先发起闪电战中 , 美团随后跟进防守 , 双方联手投入了过亿元资源 。 仅美团一家在这座小城就烧掉了相当于集团上年平均一天的全国收入 。 尝到甜头的饿了么快速复制了这套打法 , 大理之后 , 在佛山、绍兴、新乡等多个城市开战 。 可以说 , 街头巷尾的白刃战贯穿了2019年的餐饮外卖市场 。
但今年的疫情给了两家平台冷静下来的免战期 , 重新审视自身业务的机会 。
一方面 ,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餐饮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 , 很多城市过半商家被迫退出 , 而行业巨变的影响也波及到了外卖等下游产业 。 很多餐饮商户的处境非常艰难 , 和外卖平台的关系也变得微妙:
今年4月 ,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向美团外卖发出联名交涉函 , 指责美团外卖大幅提升扣点比例 , 新开餐饮商户的佣金最高达26% , 已大大超过了广大餐饮商家忍受的临界点 。 但美团在回应中也表达了自己的难处 , 去年第四季度外卖平均每单利润不到2毛钱 , 平台绝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配送、商家数字化的建设中 。
饿了么在疫情期间连续4次降低佣金 , 商家数增加了30% 。 其中 , 火锅烤串等商户增长了3倍 。 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 餐饮业的佣金降低之后 , 平台还需要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空间 。
商家和平台博弈的背后 , 同样是餐饮行业在平台帮助之下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结果 。 在早期从无到有的阶段 , 平台享受增长红利 , 但当大部分商家都完成线上化之后 , 平台需要新的增长空间 。 今年餐饮行业负增长 , 让外卖平台寻求新增长空间的需求更为迫切 。 结果也是 , 离吃越近 , 损失越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