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亚太卫星深度报告(上):卫星这块蛋糕有多大?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亚太卫星深度报告(上):卫星这块蛋糕有多大?
本文插图
6G通信网络 , 将在5G的基础上 , 进一步融合卫星通信 。
北京时间7月9日20时11分 , 四川西昌 , 全国各地集聚在被称为“西昌卫星城”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航天爱好者们万众沸腾: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 ,我国首个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系统的首发星—亚太6D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
本文插图
公开资料显示 , 亚太6D通信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 , 是我国第一个Ku频段“高通量 (HTS , 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首发卫星 , 并且可以同时接纳Ku/Ka频段举行传输 , 首次基于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 (DFH-4E平台)平台研制 , 采用电推进完成全寿命周期南北位保 , 最终定点于东经134度 , 发射重量约5.55吨 , 服务寿命15年 。
根据航天五院参与亚太6D卫星设计的专家介绍 , 高通量卫星如同架设在太空中的空间信号中转站 , 通过无线电信号转发 , 使地面用户与地面关口站的互联网连接 。
亚太6D卫星共有8个地面关口站 , 可以支持近100兆的应用速率 , 该卫星通信容量达到50Gbps , 相比2017年发射的我国首个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卫星20Gbps的通信容量 , 高出了1.5倍更比目前传统的常规通信卫星1-10 Gbps的通信容量高出10到50倍 。
同时 , 与传统广播电视卫星的广域波束天线覆盖方式不同 , 亚太6D卫星使用的是多波束天线 , 共有90个用户波束 , 形成对地面的“蜂窝式”覆盖 , 单波束容量可达1Gbps以上 , 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数据通信服务 , 实现在可视规模下的全球笼罩 。
整体看 ,该卫星在载荷重量、通信容量、设计庞大水平等方面刷新了中国同类通信卫星的最高纪录 。
亚太6D通信卫星是我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输出功率最大、设计程度最复杂的民商用通信卫星 , 代表了中国高通量通信卫星研制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该卫星主要为亚太区域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经济的全地域、全天候的卫星宽带通信服务 , 可满足海事通信、航空机载通信、陆地车载通信、固定卫星宽带互联网接入等多种应用需求 。
在商业通信方面 , 它能为国内运营商提供超级基站的建设 , 为通用航空、远洋货轮、科学考察船等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卫星宽带通信服务 。
2016年7月 , 深圳市政府与航天科技集团举行高通量宽带卫星项目签约暨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仪式 , 标志着我国首个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系统正式开始启动建设 。
这个备受瞩目的高通量宽带卫星系统总投资超过人民币100亿 , 拟由4颗高通量卫星 , 10余颗宽波束卫星组成强大的卫星网络 , 网内包含200个海洋波束 , 提供全球范围内14个子区域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 每个子区域内融合百兆宽带资源 , 支持客户动态调整区域间的带宽分配 , 为全球范围内的各类船舶和海事项目提供可靠、灵活、智能和可定制化的卫星通信解决方案 。
在这个中国航天卫星领域发展的战略性项目规划中 , 亚太6D通信卫星是落实该高通量宽带卫星系统建设的第一步 。 7月9日亚太6D卫星的成功发射 , 标志着我国航天卫星的发展 , 正式迈入了高通量卫星时代 。
卫星通讯是关乎到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的硬实力 , 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从未放弃在这领域制霸全球的想法 。
2015年1月 , 马斯克宣布其SpaceX公司 , 计划将约1.2万颗通信卫星发射到轨道 , 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 , 并从2020年开始工作 。 这一项目被命名为“星链”(Starlink) 。
推荐阅读
- 科学|科学家偶然发现以金属为食的新品种细菌
- 写作|暑期福利:天学网《趣写作》上线,科学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 科学|东方红一号鲜为人知的故事:将继续在轨运行50年
- 科学,探月|转存!登月的8个知识点
- 行业互联网|让青少年爱上科学 核桃编程AI人机双师模式受关注
- 新华社新闻|美媒:科学家提出新方法,或能确定“第九行星”性质
- 科学|大揭秘:谷神星的白色亮斑是盐,而不是冰或者外星人
- 科学|如果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这意味着什么呢?
- 科学|登月50余载 三大谜团仍待解:起源、磁场、地月距离
- 科学|天文学家发现宇宙“南极墙” 跨越 14 亿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