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315晚会曝光的欺诈,相关部门的责任?海参、毛巾、汉堡、美容( 二 )


当然,相比日常必需的毛巾来说,解决海参的问题就简单多了 —— 少买少吃就好了。
海参原本就是古代靠污段子炒作出来的所谓高级养生食品,除了获得心理满足感和证明自己有钱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营养价值。这个靠噱头运作的行业,出现普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其实真不是什么好惊讶的事情。
但对于315晚会上曝光的更多问题中,想理清主管部门有怎样的责任,要相对复杂一些了。
比如315晚会中关于万科等开发商精装修的质量问题。精装修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一个主要方向,也是行业主管部门试图引导的。但从曝光新闻中的表述看,虽然相关部门的确在关注精装修房的装修质量风险问题,但并没有及时出台对应的标准和规范,以及对问题的追责赔偿规定,所以消费者只能靠个人的力量和开发商战斗。
和其他消费品相比,在房地产市场上,购房者原本就属于相对弱势的群体,这种弱势的地位,如果再加上精装修楼盘在选材、施工等方面的不透明,这几乎必然会导致普遍出现装修质量而引发的双方矛盾。行业主管部门没有预判到类似风险,没有提前做好规章和管理,其实是应该说有失误的,希望尽快出台相关保护购房者权益的标准和规定吧。
其实在类似的新市场上,法规和管理都会相对不足,往往可能会出现比较普遍的消费陷阱。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行业一直是这些年315晚会的主角之一。
今年晚会上被曝光的趣头条、窃取个人信息的SDK们,还有嗨学网,其实都是这类的问题 —— 在一个新鲜又缺少法规压力的市场上,“聪明”的创业者们,总是能找到各种机会来敛财,被曝光了也容易能找到替罪羊。
比如靠欺诈性广告来牟利趣头条就在后续声明中,不痛不痒地将责任推卸给广告主。而在315的曝光新闻中,可以明显看到他们是在主动鼓励和协助商家来制作和投放欺诈、违法广告,并帮助他们逃避监管。他们也是欺诈广告的主要受益者之一,但这样的欺诈即便被曝光,基本也只需要说一句“对不起,我们作为平台监管不力”,然后“整顿”几天,风头过了继续黑钱。
嗨学网其实也是如此,只不过背锅的是销售。用户被销售人员用虚假欺诈手段所骗出来的学费,都进了嗨学网自己的口袋。但被投诉曝光之后,这就变成了销售的个人行为。道歉一下,最多象征性的退点钱。
销售在销售过程所代表的是公司,他们的欺诈行为也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对于这种在工作中,为实现销售而欺诈用户的行为,公司必然应承担对应的赔偿义务和法律责任。
其实每年互联网都是315的重灾区,这并不是什么偶然现象。中国是全世界互联网最发达和普及的国家,没有之一,但对互联网公司欺诈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法规和管理,却并没有跟上时代。以至于整个互联网行业,弥漫着一股笑贫不笑娼的气质,成王败寇成为了行业的道德标准。
以往类似趣头条、嗨学网这样的违法违规公司,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因为被曝光倒掉又怎样呢?创始人换个壳子又会东山再起,资本很青睐这样的“连续创业者”。
金融市场如果出现欺诈行为,相关责任个人会受到从业禁止的惩罚。不知道这些欺诈损害消费者来牟利的互联网公司,能不能给老板们一个从业禁止令,让他们滚蛋呢?这就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智慧和担当了。
最后一个想说的是晚会曝光的美容行业的预付费,免费体验陷阱。
这其实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闻了,美容行业多年来都一直在夸大宣传,虚假广告,“创造”伪科学概念,用假产品假技术和超高价格来欺骗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已经是普遍现象。而且因为多年来根本没有什么有效惩处,最近几年愈演愈烈。并且已经不是在个别地区,而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因此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对此负相应的责任。
最后说这个,是因为和前面其他消费陷阱有些不一样。这种欺诈模式中,“免费体验”的消费陷阱之所以能成立,固然是因为商家没良心,但也是基于消费者本身的占便宜+好面子的心理。
【 海参|315晚会曝光的欺诈,相关部门的责任?海参、毛巾、汉堡、美容】这并非指责被骗的消费者。但企业有企业的责任,主管部门有主管们的责任,消费者自身,也应有理性消费的责任。生活在21世纪,如果还不明白“免费体验”=“请君入瓮”,那躲过了这个陷阱,还会有其他的在等着我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