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洪灾香港向内地捐款6.8亿 居世界第一
最近这两个月我国长江、淮河等流域遭遇持续的强降雨和洪涝灾害 , 有些地区的江河的水位已经超过了1998年大洪灾中的水位 , 只不过由于如今当地的堤坝的高度都高于1998年 , 因此当地没像当年那样发生漫坝、决堤等情况 。 1998年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 于是当时全球很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民众捐款给我们大陆地区 , 其中香港的民众和政府共捐了6.8亿元 , 是全球第一多的 。 2008年我们大陆发生汶川大地震时 , 香港又捐赠了84.31亿元给我们用于救灾 , 比1998年的捐款多了11.4倍 , 即增加了百分之1千1百39(即使剔除掉1998年-2008年那10年里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这个因素 , 那增加的幅度也是很大的!) 最初我是从下面这篇最初刊载于深圳报纸《宝安日报》的新闻报道中得知这个情况的:1998年洪灾香港向内地捐款6.8亿 居世界第一。1998年洪灾香港向内地捐款6.8亿 居世界第一2014年04月23日 09:22来源:宝安日报
这篇报道的电子版我是从凤凰卫视主办的“凤凰网”中如下这个地址的网页上复制、获得的:http://news.ifeng.com/a/20140423/40004812_0.shtml核心提示:在这次赈灾活动中 , 香港地区共捐款6.8亿元 , 位居首位 。
本文摘自:《宝安日报》2012年7月6日第C6版 , 作者:李宁豫 马双丽 徐蔚昕 , 原始标题:《归来游子 以反哺之情回报舐犊之恩》——这是“凤凰网”上本来就有的对这篇报道的最初出处的说明语 。15年前 , 祖国张开怀抱喜迎香港这位离家150多年的游子 , 香港也打量着这个略显陌生的故园 。 15年过去了 , 两地日益密切的交流与融合 , 逐渐弥合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分离 , 人与人常来常往 , 心与心日益靠近 , 在香港同胞的心中 , 国与家紧紧连在一起 。 每当香港经济、民生遇到严重困难的时候 , 中央政府和内地都会鼎力支持;大批内地同胞来港消费 , 使香港始终保持繁荣景象 , 与此同时 , 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北上发展 , 参与到内地的崛起与进步中 , 给内地带来了新技术、新思想、新的管理理念 , 香港经验成了内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 当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时 , 香港人不惜倾力相助 , 携手同胞在废墟上重建家园……香港 , 百年游子回归15年来 , 沐浴着母亲的抚慰 , 以反哺之情回报舐犊之恩 。香港经验为内地发展增速理念回归以来 , “向香港和港人学习借鉴”一直是内地媒体和学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 。 而在交往互动中 , 内地同胞亲身感受着港人的“不一样” , 从中找到“东方之珠”在世界上焕发出耀眼光芒的动力之源 。在香港迪士尼乐园 , 香港人会蹲下身来与小朋友说话;在地铁公交 , 他们自觉排队、小声交谈;在商场里 , 他们微笑迎客、细致服务 , 双手递出票据;在合作中 , 他们勤奋敬业、认真严谨……文明、有礼貌、敬业、守秩序、勤奋、进取 , 这是香港市民在内地来客心中的普遍印象 。近些年来 , 到过深圳的人都对深圳服务业的整体服务质量印象深刻 , 从服务工作流程到服务人员的语言、表情、仪表 , 都让来到这里的人感觉如沐春风 。 这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深圳较早引入了香港服务及管理理念 。 改革开放之初 , 深圳凭借毗邻香港的优越地理位置 , 率先引进来料加工模式 , 解决了广东城镇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 在大搞基本建设的过程中 , 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 , 引进工程投标的竞争机制 , 从而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当素不相识的移民聚居在同一个住宅区 , 管理部门责权概念模糊的时候 , 香港的物业管理方式让深圳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 , 而后 , 土地招标拍卖、大型购物超市面世、典当行业的兴起、商品楼房的买卖银行按揭等等 , 许多成功的经验都是从一河之隔的香港传过来的 。 香港回归以后 , 深圳无论是政府机关、服务行业还是企业部门 , 都把香港作为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训练基地 , 香港积累数十年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更多地向深圳渗透 。 始终站在改革前沿的深圳在吸收香港经验的过程中逐渐起到了深圳特色 , 并对广袤的内地形成辐射作用 。科教两地交往合作还延伸至科学技术领域 。 2010年 , 香港理工大学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建了联合实验室 , 研发探月工程所需的精密仪器 。 曾参与“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等重大课题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珲 , 于2011年被中国科学院任命为国家太空科学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 他说 , 香港很多科研人员对国家航天事业有极大兴趣 , 合作涉及天体物理、天体化学、医学、测量、机械工程等诸多领域 。 据统计 , 香港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二十多位 , 并有多位香港科学家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回归以来 , 香港向内地莘莘学子敞开了大门 。 15年间 , 赴港就读的内地学生增长迅猛 。 据统计 , 本科生由1997/1998年度的7人 , 增至2011/2012年度的4582人;研究生由937人增至4353人 。另一方面 , 香港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内地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影响也逐渐扩大 。 今年开始正式招生的深圳南方科技大学从筹建之初就吸引了国内的普遍关注 , 南方科技大学2007年开始筹建 , 模板就是一河之隔的香港科技大学 ,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吴家玮、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都参与了南科大的发起工作 。 香港科技大学成功的最大秘诀可简单归纳为:政府无为、国际视野、教授治校 。 南方科技大学以香港科技大学为建设模板 , 校长朱清时一上任就说 , 他要在南方科技大学搞一块“试验田” , 在这块试验田里 , 要“去行政化”、“教授治校”、“自主招生” , 大胆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集中财力延揽高水平的师资;面向国内外招生 , 以丰厚的奖学金和科学的选拔方式吸引国内外最优秀的生源;为我国探索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挥示范作用 。人才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 , 随着内地经济发展愈趋活跃 , 越来越多的香港大学生积极争取北上赴内地实习 , 内地企业已经成为不少香港大学生就业的选择 。 “香港大学生2012暑期内地实习计划”日前也正式实施 。“香港大学生2012暑期内地实习计划”成功构建了平台 , 让更多内地企业加深认识香港年轻学子的创意和活力 , 并让有志参与内地经济发展 , 以及在内地建立事业的学生先行了解 , 是一个促进内地和香港青年人才交流的多赢计划 。 通过参与实习计划 , 近千名香港大学生希望“为事业推开一扇门 , 为梦想打开一扇窗” 。 即将到国内一家建材公司的胡先生认为 , 内地市场潜力大 , 希望通过实习尝试 , 如果可以就留在内地工作 。上海服务业因为缺乏名牌企业和高素质人才 , 多年来在全市GDP中的比重一直徘徊在50%左右 , 只相当于香港的五分之一 。 上海把全球高水平“师傅”请进门 , 引进了千名香港专才 , 这些专才成为上海激活现代服务业的“鲶鱼” 。 傅民生是市民政局引进的香港专才 , 这位“新上海人”给沪上养老机构带来一种全新的养老理念——“照顾管理” 。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请倾听每位老人的需要” 。 赖港田出任上海一家医院财务总监后 , 给新东家开出了一张处方:购买几十万元的医疗仪器不能跟着感觉走 , 必须做投入产出分析 。 借助这些人才 , 香港服务业品牌管理被广泛引入上海 , 学会借“脑”的上海服务业 , 同比增幅在13%左右 。香港新任行政长官梁振英说:有一个不完全统计 , 说在内地长期居住工作的香港人有三十万 , 这个数字如果正确的话 , 说明香港人到内地去工作 , 两地经济的融合发展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这种情况已经非常普遍 。香港经验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前任司长唐英年曾说 , 在讨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香港的定位问题时 , 香港特区政府的立足点是两个“有利于”:有利于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 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 有利于香港不难理解 , 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 就是要服务于国家在新形势下的需要 。内地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轴是提升制造业 , 加快发展服务业 。 如今香港的服务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与国际标准接轨 , 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环环紧扣、配合无间的服务业体系 。 经过业界多年的努力 , 香港的服务业模式、知识、标准、人才都逐步进入内地市场 。 不少内地官员和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观点 , 认为内地经济要有另一轮大的突破 , 现代服务业的牵引是关键 , 而要提升服务业水准 , 香港是最佳的合作伙伴 。香港回归之时 , 内地各项建设事业正如火如荼 , 香港经验成为内地各领域所借鉴的主要资源 。 有网友这样形象地总结香港对内地所产生的影响:学习香港股市好榜样、学习香港楼市好榜样、学习香港卫生好榜样、学习香港廉署好榜样、学习香港教育好榜样、学习香港老板好榜样、学习香港慈善好榜样等等 。在诸多被内地借鉴的香港经验中 , 香港公屋建设与管理是颇具代表性的一项 。 香港的公屋政策始于20世纪50年代 , 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完善 。 目前 , 香港共有约71万套公屋住房 , 主要服务于那些无力负担私人住房市场租金的香港居民 , 超过200万人租住其中 , 约占香港总人口的29% 。 香港特区政府对公租房的租金收入、租赁人的资格审核等方面相对成熟的运行机制 , 为内地正在探索中的公共租赁房提供了一些借鉴 , 香港目前的公屋制度已被内地许多城市借鉴 , 比如 , 北京公租房的户型设计便借鉴香港公屋推行的标准化设计 , 以指导北京公租房的整体建设 。灾难面前随处可见香港“身影”这些年来 , 内地经历了大大小小多场灾难 。 1998年的洪水、2002年的非典、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灾难无情人有情 , 不管是灾难救援还是灾区重建 , 随处可见香港的“身影” 。1998年洪灾风雨同舟1998年的那场特大洪水使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 据各省、市、区统计 , 死亡4150人 , 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当时担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董建华呼吁全港市民踊跃支援灾区 , 香港政府及时拨出900万元作为初步赈灾之用 。 当年8月14日 , 香港亚视和有线台携手举办了“长江灾情告急”活动 , 新老艺术家纷纷走上荧屏 ,
推荐阅读
- 有了三峡大坝,为何洪灾还是这么多?
- 倘英允建香港流亡议会将大错特错
- 英国或将暂停与香港引渡条约
- 香港证监会:未见香港国安法在任何层面影响金融
- 南方这场暴雨洪灾 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水平
- 最后的胜负手——第29周大事记
- 印度与尼泊尔特大洪灾致400万人流离失所 189人死亡
- 关于彻底治理长江洪灾的“奇思乱想”
- 香港在回归前每年被英资的财团搜刮走1千亿元财富!
- 灾害事故|连日来安徽多地汛情告急驻地武警官兵闻令而动全力迎战洪灾这两天来,在朋友圈中一篇抗洪日记悄然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