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娇|两次洪水后,他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北京联盟_原题是:两次洪水后 , 他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东方网·纵相新闻采访人员贾天荣蔡黄浩
"不得了了!快点!圩堤要倒!"22年后 , 黄海娇回忆起那一天 , 仍感到后怕:"是真的危险啊!"
1998年的一天 , 门外下着瓢泼大雨 , 江西鄱阳县第一街道(现张王庙)办事处主任黄海娇正在工作 , 突然听见楼下传来一阵急促的声音 。
黄海娇冲出门 , 看到湖边土质圩堤下出现一个大窟窿 , 泡泉喷涌 。 她连忙赶回家中 , 打开柜子捧出六床被子 , 从窗户扔了下去:"用被子堵!"
如今 , 70岁的黄海娇再回抗洪一线 , 眼前的场景常常让她想起那一天 。
98记忆:危机每天都在发生
黄海娇还记得 , 1998年的那天 , 扔下去的六床被子被塞进堤坝窟窿 , 却毫无作用 , 水仍在不停往外冒 。 "不够!还不够!"被逼急了的黄海娇冲进圩堤旁的老百姓家 , 一床床地把被子搬出来 。
一些老百姓舍不得过冬的被子 , 黄海娇当即大喊:"救命要紧 , 现在不要考虑这些!"她和村里的干部一起一边捧被子抢堵窟窿 , 一边组织群众撤离 。 在用了50多床被子后 , 泡泉终于被堵住 , 整个村子逃过一劫 。
她还记得 , 一天午夜十二点 , 鄱阳城东的水位漫堤 , 自己紧急组织了安置点的300个受灾群众去抢险 , 村民们像如今的解放军、武警战士一样 , 在泥水里摸爬滚打 , 抢救土质圩堤 。 花了一整个晚上的时间 , 才死守住了堤坝 。
而这样危机频出的时刻 , 在1998年 , 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
桂湖村村民黄林也记得 , 那年自己才15岁 , 因为情况危急人手紧缺 , 他被派到抗洪一线 , 负责整理递送麻袋 , 累了就睡在堤坝旁或是粮仓里:"那时是全民抗洪 , 遇见紧急情况 , 大家都要上 。 "
那场洪水让所有经历过的人都心有余悸 , 那一年 , 鄱阳县大大小小的村庄都被水淹没 , 大水漫过农田 , 盖过村民们木质平房的屋顶 , 让他们损失惨重 。 黄海娇如今工作的姚公渡村 , 也是其中之一 。
黄海娇|两次洪水后,他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文章图片

也是在那次洪水后 , 为了防止洪水肆虐 , 当地政府进一步加固扩建了昌江岸边的沿湖圩 , 新建的沿河圩要从原本的姚公渡村经过 , 姚公渡举村迁到了鄱阳县城内 , 也因此躲过了今年的洪涝 。
22年后 , 再上抗洪一线
时隔22年后 , 受集中强降雨上游来水及鄱阳湖高水位影响 , 江西省发生全流域超标准大洪水 , 沿湖圩作为鄱阳县城最后一道防线 , 守护着鄱阳县内无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对于姚公渡村的村民来说 , 虽然住在县城之内 , 鄱阳县其他受灾地区 , 仍然是他们最大的牵挂 。
黄海娇|两次洪水后,他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文章图片

今年 , 洪涝发生后 , 村民们主动找到党支部书记黄海娇说:"发生这么大的事 , 我们虽然没有受灾 , 但必须要做点什么 。 "实际上 , 作为1998年全省抗洪宣传先进个人 , 黄海娇早就第一时间主动请缨 , 要求到一线支援 。
已经70岁的黄海娇语速快 , 走路速度也快 , 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 在周围人眼中 , 她在鄱阳县内都是个出了名"闲不住"的热心肠 , 大家遇到困难也愿意都来找她 。
虽然已经不能像四五十岁时那样扛着被子和沙袋冲进洪水里抢险 , 黄海娇仍然去到鄱阳县周围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了解情况 , 统计受灾群众的需求 。
黄海娇|两次洪水后,他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文章图片

在家里和社区的微信群上 , 黄海娇组织动员大家捐款 , 然后把购置的食用水、大米、粮油和必需品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 还熬了绿豆汤送给在第一线抗洪的解放军战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