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蓉:廿年不忘,并未走远

郑捕头赵丽蓉:廿年不忘,并未走远。赵丽蓉:廿年不忘,并未走远

昨天——也就是7月17号晚上10点多 , 有一个人在我的公号后台留言说 , 今天是赵丽蓉老师逝世20周年的日子 , 您会写一篇什么吗?我恍然大悟 , 有些后悔 。 其实就在前些天写另一篇文章的时候 , 我提到过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期 , 到当天反而忘了 。 想了想 , 还是得写 , 错过一天也要写 。 我太喜欢赵丽蓉老师演过的那些作品了 , 她总让我想起我的奶奶 , 相信很多观众也没有忘记她 。一我是先听到赵丽蓉的声音 , 后看到赵丽蓉的模样的 。1987年 , 我家买了一台录音机 。 河北人爱听评剧 , 我爸出差回来就带回几盘评剧磁带 , 包括《刘巧儿》和《花为媒》 。 磁带封面上都是主演新凤霞 , 没有赵丽蓉的形象 。大人听评剧的时候我有时也跟着听 , 新凤霞唱“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和“报花名”那当然是动听 , 但我同时也注意到旁边那个总说普通话念白的女性角色 , 在《刘巧儿》里是李大婶 , 在《花为媒》里是阮妈 。 这两个角色都带有喜剧色彩 , 逗笑戏中人的同时 , 也把我们逗笑 。赵丽蓉:廿年不忘,并未走远
再后来 , 就在春节晚会看到了年岁已然不小的赵丽蓉 , 其间还看过她演的电影和电视剧 , 无一不是朴实老太太的形象 。尤其在小品舞台上 , 她总是说着同样的方言 , 留着类似的发式 , 穿着朴素的衣服 , 以一种精神饱满的状态出现 。 那时春晚舞台上有赵本山和陈佩斯 , 但在很多观众心目中 , 永远不服老的赵丽蓉才是春晚小品王 。二很多人都还记得在1996年小品《打工奇遇》中 , 赵丽蓉曾经用毛笔一挥而就写下“货真价实”四个大字 , 其实从小在戏班长大的她根本没上过学 , 更没有任何书法功底 , 那是她苦练半个月硬练出来的 。那时候的赵丽蓉已经68岁 , 而她第一次登台是多大呢?1岁半 。赵丽蓉在家排行老八 , 两个哥哥五个姐姐 , 大多是评剧演员 。 1岁多的时候 , 赵丽蓉经常被演员从从后台抱到前台见观众 。 小孩子认生哭闹是常事 , 但赵丽蓉每次一见观众就咯咯笑 , 观众看她讨人喜欢 , 也都跟着笑 。年老之后赵丽蓉在舞台上总是以“唐山老太太”的形象示人 , 然而严格来说赵丽蓉并不是唐山人 , 而是宝坻人 。宝坻现在属于天津的一个区 , 此前几十年它的行政区划几经改变 。 建国后先属于河北省天津专区 , 而后归唐山专区 , 后来才划到天津直辖市 。 不过从当地口音来看 , 有些人说的更像是唐山话 , 而非天津话 。 1928年3月 , 赵丽蓉就出生在宝坻 , 小名“老爱” 。不怵头上台的赵丽蓉 , 四五岁就守在侧幕条看戏 , 六岁登台演戏里的童儿 , 舞台经验越来越多 。 最早的十几年里 , 小姑娘都一直被叫大家叫老爱 , 直到12岁 , 同样唱评剧的姐姐给她起了一个名字——赵丽蓉 。旧社会学艺非常艰苦 ,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是假话 。 为了练就一副好嗓子 , 赵丽蓉经常到冰窟附近吊嗓儿 。 1943年 , 15岁的赵丽蓉在张家口庆丰戏院正式登台唱戏 , 开始小有名气 。建国前后 , 赵丽蓉辗转不少剧社和评剧团演出 , 其间开始与新凤霞合作 , 1953年进入中国评剧院工作 。三按理说15岁在张家口登台的时候 , 赵丽蓉是唱主角的 , 但与先天条件更好的新凤霞合作之后 , 赵丽蓉更多开始出演配角 , 包括1956年的《刘巧儿》 , 1962年的《花为媒》 。先不说嗓音条件 , 起码从外貌条件来说 , 赵丽蓉比新凤霞确实还是有差距 , 这一点不服不行 。 看过两人合作演戏的人不妨猜一猜 , 她们俩相差多少岁?赵丽蓉:廿年不忘,并未走远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 , 其实只差一岁——而且是新凤霞比赵丽蓉大一岁 。 这一方面说明演员的天生外形条件不可选择 , 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赵丽蓉非凡的表演功力 。尤其从《刘巧儿》来看 , 赵丽蓉扮演的是热心帮刘巧儿和赵柱儿张罗婚事的李大婶 , 一言一行都像中年妇女 , 可那时候赵丽蓉才刚刚28岁 。 现在来说28岁正是女演员“乘风破浪”的时候 , 可当年赵丽蓉就已经开始演大婶了 。赵丽蓉:廿年不忘,并未走远
再到《花为媒》 , 赵丽蓉演的是聪明又笨拙的媒婆阮妈 , 基本是一个老婆婆形象 。 可那时候赵丽蓉也不过34岁 , 还未人到中年 。赵丽蓉:廿年不忘,并未走远
而后 , 赵丽蓉还在评剧《小二黑结婚》中扮演三仙姑 , 看名字就知道也是个配角 。在这些剧目当中 , 赵丽蓉扮演的角色戏份都不算多 , 而且有的还带有反派性质 , 赵丽蓉的表演为这些戏增添了喜剧色彩 , 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三出评剧先后都被拍成电影 , 毛泽东看到后认为这些戏“讲明理 , 通神韵” , 提出接见新凤霞等主要演员 。 新凤霞听到消息后 , 执意让赵丽蓉一起去 。赵丽蓉却对新凤霞说 , “你去就代表我们大家伙啦 , 代我向毛主席他老人家问个好 。 我艺术功底不够还要多磨练 , 再说我文化浅 , 去了也说不出什么道道儿来 。 ”见到新凤霞的时候 , 毛泽东笑着问 , 一直跟在你身边的“三仙姑”怎么没来?新凤霞把赵丽蓉的话复述一遍 , 毛泽东点头说 , “没想到 , 这个三仙姑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啊 。 好 , 谦虚使人进步嘛 。 ”四十年文革期间赵丽蓉没有戏演 , 1975年她的老搭档新凤霞发病导致偏瘫 , 更是没有办法再登台 。 1980年 , 赵丽蓉与新凤霞的徒弟谷文月合作 , 出演轰动一时的评剧《杨三姐告状》 , 这部戏后来也被拍成电影 。谷文月扮演不畏权势的杨三娥 , 赵丽蓉扮演老母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