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信上突然冒出个“老同学”,个人信息遭泄露:原来是简历惹的祸

假如一个多年未曾联系的老同学突然来添加你的微信,并且对方还报得出你们是哪一所学校、哪一届同学、你的出生年月、籍贯等,一通热聊后,对方说今年经济形势困难,手头急需用钱,求你出手相助,这时候你会相信TA吗?
 微信|微信上突然冒出个“老同学”,个人信息遭泄露:原来是简历惹的祸
文章图片
近日媒体上再度传来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骗局,泄露的源头竟然是求职者的简历!
2020年4月,广东云浮110接到热心群众举报,称有人在互联网上贩卖公民信息,警察随即对此展开调查。
今年,在充分掌握犯罪团伙的人员信息和犯罪事实后,广东云浮网警展开收网行动,在广东惠州和茂名、云浮等地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深挖扩线中。
 微信|微信上突然冒出个“老同学”,个人信息遭泄露:原来是简历惹的祸
文章图片
对于这类个人简历信息泄露的骗局,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一、个人简历为何会被泄露
简历有一手和二手的区别,一手简历也就是从未被售卖过的,二手简历是被卖过一次及以上的。
对于那些售卖简历的违法人员来说,一手简历的“转化率”更高,求职者电话更容易打通,QQ或者微信的好友申请也更容易通过。
此前就有网络爆料说,有不法分子从招聘网址的简历库中下载简历,或者通过企业账号发布招聘信息,等待求职者投递简历,再将简历取出来直接利用或售卖。
理论上,发布的虚假招聘信息越多,收到的简历数量就越多。更有一些软件能够将招聘帖子不断刷新,争取更高的排名。
从这些途径,不法分子就能够以较小的代价获得大量的求职者简历,并从事交易。
 微信|微信上突然冒出个“老同学”,个人信息遭泄露:原来是简历惹的祸
文章图片
二、招聘机构的监管亟待加强
那些不法分子窃取求职者简历,这本身就属于侵犯了求职者个人的隐私权。如果受害者再因此而接到骚扰信息,则构成了隐私权的二次侵犯。
在这个风险环节中,除了不法分子以外,还有三方也可能存在责任:
第一,正规注册的企业账号,假如被内部的人员拿来做非法用途,配合那些不法分子获取简历,那么企业必然涉及到管理不严的问题。
第二,各大求职招聘网址也需要承担一定的数据安全保障和严格审查的义务。
一方面是对入驻企业的资质需要严格审查,看看其是否符合诚信、合法的必要条件。假如该企业本身就存在前科,那么便不该给予其机会入驻;
另一方面是平台在网站设计和维护过程中,需要更加保障求职者的信息安全,实时监管一些异常的动态。
 微信|微信上突然冒出个“老同学”,个人信息遭泄露:原来是简历惹的祸
文章图片
第三,某些猎头中介机构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监管。
我曾经看过一则新闻,说的是某猎头公司的猎头在不具备合法收集公民信息的资质条件下,私自从以前曾工作的公司下载保存求职者信息或在QQ群中与人交换,非法获取了大量简历,并且还将部分简历信息提供给他人,最后受到了指控。
上述三分都是在整个求职招聘市场上的重要主题,对其监管亟待加强。
 微信|微信上突然冒出个“老同学”,个人信息遭泄露:原来是简历惹的祸
文章图片
三、求职者该如何应对隐私泄露问题
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的时候,必然也会带来一些隐患与风险。
尤其是作为一个职场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总会经历个几次求职的经历,这时候简历的泄露就成了防不胜防的一件事。
除了指望招聘机构加强监管措施以外,我们求职者本人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第一、选择可信的招聘或猎头平台
如今的招聘新网站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数据安全方面做得不到位的平台。所以,我建议广大求职者要选择可信度高的招聘或猎头平台。当你给出个人姓名、电话、身份证等与自己直接关联的隐私信息时,应特别谨慎。
比如姓名可以不写全称,而改成“张先生”、“李女士”这样。
第二、养成良好的保密意识
对于求职者的个人账户,需要养成良好的密码设置和保密意识,密码不要设置过于简单,尽量不使用自己的生日、姓名拼音等。
而且不同招聘平台的密码最好都不同,且定期修改。
第三、遇到疑似诈骗的信息要核实
假如真的在某个时候你收到自称“同学”、“前同事”等陌生号码来添加自己,并涉及金钱往来时,必须要进行核实,比如打个电话给自己认识的人,确认该信息是否对方的真实行为。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警,谨防他人受骗上当。
 微信|微信上突然冒出个“老同学”,个人信息遭泄露:原来是简历惹的祸
文章图片
写在最后
之前有句流行语,叫做“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在网上裸奔”。
希望有关单位可以不断加强承担数据保障和严格审查义务的能力,也希望广大求职者能提高警惕,在找到心仪工作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 微信|微信上突然冒出个“老同学”,个人信息遭泄露:原来是简历惹的祸】各位朋友,如果您对此有什么建议,欢迎评论区留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