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北京中考第二天科目解析出炉,疫情成热门,物理实验探究分数占比过半

今天本市中考进入第二天 。 上午 , 英语、道德与法治科目考试结束 。 两个科目不约而同聚焦“疫情”相关内容 , 试题内容均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 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
北京中考|北京中考第二天科目解析出炉,疫情成热门,物理实验探究分数占比过半
文章图片

邓伟 摄下午 , 物理科目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的同时 , 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和生活中的物理 。 同时 , 试题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 该部分试题分数占比超过了总分的50% 。
01英语作文二选一今年英语作文依然“二选一” , 话题围绕“道歉信”和“积累” 。
题目一提到 , 假如你是李华 , 你不小心把Peter借给你的书弄丢了 。 为表达歉意 , 请用英语给他写一封邮件 , 告知此事 , 并提出弥补的办法 。
题目二则聚焦“积累” , “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 , 积累有助于我们达成目标 , 实现梦想 。 某英文网站正在开展以“积累”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 题目邀请考生用英文写一篇短文投稿 , 谈谈自己在积累知识方面做过什么、有什么收获 。
在二外附中考点 , 采访人员随机询问的十余名考生对两道作文题目各有偏好 。 其中 , 写“道歉信”的学生 , 都根据提示围绕着“书怎么丢的”和“如何补偿”进行书写 。 “这道题需要根据提示编个故事 , 这我在行 。 ”一位考生说 。 还有考生提到 , 自己给出的补偿方案里 , 不仅要给Peter买一本新书 , 还要以做顿饭的温情方式进行弥补 。 选择题目二的学生则回归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 , “我英语成绩一般 , 所以我就写了自己怎么认真背单词 , 一点一点努力 , 最终英语成绩有所提高的事儿 。 ”另一位考生也回归自己的学习经历 , “我写了自己平时怎么在英文歌曲、电影以及各类软件中积累小知识的过程 。 ”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 , 试题通过设置开放的情景 , 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考生充分发挥 , 多角度思考问题 , 鼓励考生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 考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 , 给出多样化的语言表达 , 多角度思考问题 , 展现自己的发展潜能 。
抗疫入题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 , 试题充分考虑学生居家学习带来的学情变化 , 注重试卷关键节点的衔接 , 使难度梯度更平缓 , 致力于给考生获得感 , 发挥中考试题导向作用 , 体现中考试题的教育责任感 。
2020年中考英语试题充分考虑“疫情”和“学情” , 将“战疫”元素巧妙融入试卷 。 例如 , “阅读理解”A篇是青少年在网络论坛上分享在疫情期间(通过发帖时间体现)尽己所能帮助老人的文本 , 充分体现了疫情期间中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
“文段表达”题目二以“积累”为主题 , 引导学生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 。 如果考生在疫情期间认真学习 , 注重积累 , 厚积薄发 , 是能够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的 。
试卷其他部分都与疫情期间的生活紧密相关 。 试题既置入时代背景 , 贴近时代 , 又具有长期的研究价值 。
素材选取:贴近学生 , 贴近生活 , 贴近时代2020年中考英语试题阅读理解选材鲜活 , 题材丰富 , 体裁多样 。 同时 , 试题在素材选取上统筹安排 , 贴近学生 , 贴近生活 , 贴近时代 , 兼顾工具性、人文性和趣味性 , 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一枯燥的说教 , 符合这一年龄段考生的认知特点 , 考生喜闻乐见 。
选取了许多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素材 。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参与实践活动 , 能够积累相关体验 , 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 进而更好地完成相应试题 。 这旨在引导学校重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
阅读理解文章体裁多样 , 阅读任务的设置涉及事实性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推断、主旨大意的概括等阅读能力 。 学生需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快速阅读 , 准确理解文本意义 , 把握文章的表达特点和篇章结构 ,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 与此同时 , 试题将对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考查融入试题情境中 , 促进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