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就是认识人性深处的“另一个自己”,惟有这样能成事

在一堂书法教学课上 , 老师逐字逐句为我们领读、分析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碑帖 。 他说其中某段写得很洒脱很顺畅 , 可以看出书家当时的心境是非常安静的;某段写得或潦草或拘谨 , 甚至屡有错漏更正 , 可以看出书家当时的心境有些波动 , 甚至是浮躁 。 这委实令我惊讶:一千五六百年过去了 , 后人竟然还能从笔画点墨中读出书家当时的心境 , 而心境对书法的影响是这般直接!从孙过庭的成长轨迹来看 , 他四十岁才做上“率府录事参军”这样的小官 , 又因操守高洁遭人谗议丢了官 , 辞官归家后一直抱病潜心研究书法;经常陷入贫困交加的境地导致情绪出现起伏 , 似在情理之中 , 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在书法史上创造的“工于用笔、峻拔刚断”“丹崖绝壑、笔势坚劲”的光芒 。
作者:马誉炜
|静心就是认识人性深处的“另一个自己”,惟有这样能成事
文章图片

资料图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雨泽 摄著名剧作家曹禺在二十三岁时就凭借《雷雨》轰动文坛 , 后来又有《日出》《北京人》《原野》等佳作问世 。 但在三十九岁之后 , 也就是一个人年富力强之时 , 他并没有写出之前那样令人赞赏的佳作 , 甚至还出现了如《明朗的天》那样的败笔 。 有人认为主要是曹禺背上了名誉、地位的包袱 , 加之接踵而至的压力 , 致使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不安渐成优秀作品出炉的“杀手” 。
这么多年来 , 无论是读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帅的传记 , 还是听所在部队流传的佳话传说 , 抑或是自己经历的老山前线作战 , 战争年代凡是能打胜仗的指挥员 , 几乎都有一个习惯——战前哪怕时间再紧张 , 也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闭门谢客” , 独坐良久 。 他们是在研究战事 , 还是在考虑其他?我们不得而知 。 反正当他们从屋子里走出来 , 都是一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气派 。 最典型的当数大将粟裕 , 有评论说他一向好静多思 , 考虑周密 。 他一不爱下棋 , 二不爱打牌 , 平生最爱研究地图 , 常常对着地图紧锁双眉 , 凝神细思 , 沉默不语 , 这样的状态能一连持续几天几夜 , “军事劳动”艰苦而细致 。 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边境作战前夕 , 曾任我的老部队三十八军军长、后任五十五军军长的朱月华将军也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数日 , 到战斗一打响 , 他对敌方的地域地形地貌、兵力部署一清二楚 , 指挥部队得心应手 , 从而有力地保存了自己 , 打击了敌人 。 这样的将领自然深受部属拥戴 , 号令一呼百应 , 打仗所向披靡 。 那些不善独坐或踱步 , 缺乏镇定自若气度 , 甚至习惯于蛮干的指挥员 , 往往要吃败仗 , 付出血的代价 , 长此以往 , 部属也不愿意跟着他 。
几年前 , 我的散文集《磨合人生》由作家出版社修订再版 , 一位远在武汉、与我素昧平生的读者谈读后感 , 觉得我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上期的作品朴实耐看、思想深邃 , 灵感和思想火花很珍贵;之后的作品也不错 , 文字较以前更讲究、更具美感 , 但说实话 , 在深刻性和启迪意义上略显逊色 。 确实 ,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上期 , 是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开始彻悟人生的时候 。 当时我从一个看起来众人瞩目、风光无限的单位到了一个带有公益性质、人际纯朴的单位;在走出人事漩涡、身心获得解放的同时 , 也引发我对之前人生道路的思索 。 我开始有时间静下心来回味生命中那些真、善、美的情结 , 咀嚼逝去岁月在我心灵上留下的痕迹 。 在这难得的静思中 , 人世间的一切庸俗、浅薄、虚伪、丑陋、喧闹都被过滤掉 , 留下的只有美好和永恒 。 由此形成的一篇篇文字 , 虽然在表面上显得粗糙、直白 , 但无疑是真情实感的沉淀与流露 。 我始终坚信 , 越是朴素的 , 越是伟大的、美丽的 , 越值得寻觅和坚守 。
有作为的企业家也是如此 , 他们都是会“静心”的人 。 企业家董水荣就时常对旁人说 , 企业家最忌讳的就是禁不住诱惑 , 想入非非 , 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 , 最需要静下心来规划企业运行的版图 。 所谓“静心” , 就是不受诱惑、不被忽悠 , 平心静气抓管理、练内功 , 无论遇到多么大的艰难险阻 , 都“咬定青山不放松” , 这样才能使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 我还认识一位在京的乡友企业家 , 他年轻时也迷茫过、浮躁过 , 后来他静下心来 , 从在前门一带磨剪子、抢菜刀、摆地摊儿做起 , 靠着勤奋和诚信逐步做大做强 , 不仅自己致富 , 还带动六十多名同乡就业 , 大家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