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手记:手术中途,我为什么突然走下手术台


日前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宏伟教授进行了一台惊心动魄 , 甚至有些类似于赌博成分的手术 。 对于术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 医生和家属面临着多重艰难选择 。 最终在医患齐心协力下 , 患儿脑内肿瘤近全切除 , 术前担心的视力功能不仅没受损 , 还有提升 。 繁忙的工作间隙 , 张宏伟教授写下了一篇手记 , 记录下了这台手术前后医生和患者家属共同走过的心路历程 。

肿瘤|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手记:手术中途,我为什么突然走下手术台
本文插图

6岁小姑娘怡怡 , 乖巧伶俐 , 活泼好动 , 很是可爱 。 半年前在幼儿园上学的时候突然自诉头痛头晕 , 刚开始老师也没太当回事 , 连着说了好几次以后老师赶紧给家长打电话 , 让去医院看看 。
去当地医院检查 , 却发现怡怡的右眼视力下降得很厉害 , 进一步CT检查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 在孩子的颅内视神经上长了一个肿瘤 , 视力下降就跟这个肿瘤有关系 , 在当地跑了几家医院 , 均建议到北京去看吧 。
在门诊上看到了这个孩子 , 发现左眼视力0.4 , 右眼视力仅能在眼前40cm内数指 , 也就是说已接近失明 。 通过核磁片子看到 , 肿瘤长在两侧视神经交叉的部位上 , 医学上叫这种肿瘤为“视神经胶质瘤” , 这是一种偏良性的肿瘤 , 如果能够全切除几乎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 但全切除谈何容易 , 因为这么大的肿瘤其残存的视神经纤维和肿瘤根本无从分辨 , 肿瘤全切了视力也就没了!所以只能尽可能地多切除肿瘤 , 最大可能地保留残存的视神经纤维 , 但是这个“度”怎么把握 , 这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 。

肿瘤|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手记:手术中途,我为什么突然走下手术台
本文插图

聪明可爱的小姑娘
但不做手术的后果显然更严重 , 轻则视力会越来越差 , 直至完全失明 , 重的话肿瘤继续进展 , 孩子的生命都会受到严重威胁 。
确定要做手术时 , 术前将手术利弊及手术风险告知给了孩子的爸爸妈妈 , 他们的想法和很多家长父母们一样:“肿瘤切除得越多越好 , 最好全切除的同时视力还恢复正常、功能还能保住” , 完全理解!这何尝又不是我们医生的愿望呢!
“张院长 , 我们全听你的!” , 每当听到这句话 , 自己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使命感 , 还会有丝丝的悲壮感 , 反过来这个时刻患儿的父母可能是最无助的 , 让他们怎么选择?可能最好的选择就是交给医生 。
真正做手术的时候 , 发现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复杂 。 术前通过片子看到肿瘤和视交叉有融合 , 预想手术时可以通过视神经残端大致判断出残存视神经和视交叉的位置 , 这样切除就相对来说能够进行下去 。 但发现肿瘤均匀起源于整个视交叉 , 视交叉和右侧视神经大部分都和肿瘤融为一体 , 通过放大的显微镜根本看不到神交叉和右侧视神经的位置 , 视交叉在哪儿?哪块该留下?哪块该切除?相当棘手 。 若手术继续进行下去就有赌博的成分了 。
对于新出现的情况 , 我觉得有必要让患儿父母完全知晓 , 所以就从手术台上暂时下来 , 在手术室等候区 , 看到了焦急等待的患儿父母 , 有些于心不忍 , 但又没有办法 , 只能将术中新出现的情况完全告知给他们 , 同时给了他们三种方案供选择:
1. 手术停掉 , 不继续切除了 , 用后续的化疗方法代替 , 好处是视力可保住 , 不好是化疗效果欠佳 。
2. 将肿瘤完全切掉 , 肿瘤几乎可以治愈 , 但付出的代价:视力失明!
3. 继续冒风险进行肿瘤瘤内减压 , 尽可能切除肿瘤 , 对判断有可能是视神经纤维的地方残留薄片肿瘤 , 好处:肿瘤近全切除 , 也有50%的概率可保住视力 , 但也有50%的概率会失明 。
【肿瘤|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手记:手术中途,我为什么突然走下手术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