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中国足坛的骂战,是情绪的积压,是期望的落差还是偏见的爆发

长久以来 , 国足一直是被舆论界消费的对象 。国家队成绩每况日下、足协乱象频频、职业联赛经营不佳 , 似乎中国足球基本代表了负面情绪 。社会部分激进人士被积压的情感和负面认知 , 必定会有一个爆发期;而足球人士长久以来自觉遭遇了不公正待遇 , 也会有逆反期 。骂战是必然 , 逐渐升级也是必然 , 从商业领域逐渐过渡到学术领域 , 未来会不会燃起同样高薪且饱受争议的演艺圈不得而知 。但 , 误会是怎么产生的呢?
2018赛季 , 中超现场观赛人数达到了588.6万人 , 场均2.4万人 , 位列世界第六 , 仅次于德甲、英超、西甲、意甲和墨西哥甲级联赛;国内观众达到了3.37亿人次 , 新媒体播放近20亿人次 , 境外播出覆盖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 。中超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国内绝大部分行业 , 高关注度自然带来高品牌效应 , 而高品牌效应无疑拉高了对成绩的期望值 。
国足|中国足坛的骂战,是情绪的积压,是期望的落差还是偏见的爆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足球是世界第六大联赛 , 仅仅依靠关注度 , 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品牌价值
心理学有一种效应叫做虚假同感偏差 , 意思是通常会高估或者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 。中国足球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 , 但并未能兑现自己的商业品牌价值 , 更不用说竞技成绩 。品牌影响力越大 , 竞技成绩越低 , 人们枉顾事实根据的落差感越大 。
中国足球的成绩并不是因为你的关注就能越来越好 , 关注度和影响力能够带来商业价值 , 却不一定能够带来参与程度 。但只有参与度 , 并且是深度的参与才能带来中国足球基础的牢固 。
国足|中国足坛的骂战,是情绪的积压,是期望的落差还是偏见的爆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从传播收入上看 , 中超尚未兑现自身的商业品牌价值
心理学还有一种效应叫做晕轮效应 。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 掩盖了其他特征 , 从而造成人认知障碍 。说白了叫以偏概全 , 以点带面 。这也是这次争论的主要问题所在 , 可以攻击中国足球的成绩不好 , 这是事实无可辩驳 。但偷换概念 , 用不同纬度的所谓贡献度、价值所在就缺乏争论的概念了 。
【国足|中国足坛的骂战,是情绪的积压,是期望的落差还是偏见的爆发】国足|中国足坛的骂战,是情绪的积压,是期望的落差还是偏见的爆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超国内球员的分布图 , 我们很明显看到国足是多么的缺乏基础和根基
不论是讨论还是争议 , 焦点集中于中国足球为什么成绩不好 , 而不是为了发泄情绪进行盲目的批评和争端 。中国足球的成绩的确不好 , 但成绩不好的原因多且复杂 , 社会因素、人文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均造成巨大的影响 , 每个环节均有需要反思和改进、探讨的空间 。但不能直接拿中国足球成绩不好作为争议的焦点 , 结果导向也不是这么个导向法 , 假如说不顾事实根据 , 美团需要在一年内干掉饿了么 , 干不掉就是美团不行 , 相信大家都不能接受 。王兴认为中国足球的运动能力不行 , 也是基于晕轮效应被某些情况所遮盖了看待足球问题的高度和眼光 。
国足|中国足坛的骂战,是情绪的积压,是期望的落差还是偏见的爆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足球的影响力是各方面的 , 在巨大的商业蛋糕下创造了广泛的就业岗位
心理学还有一种效应叫做习得性无助效应 。人连接不断受到挫折 , 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 , 丧失信心 。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在于心理问题 , 从我们被广泛提及的黑色时间 , 到最后社会大众对于中国足球的普遍不认可 , 从球员在国家队赛场 , 到社会各界的恨铁不成钢 , 都可以认为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中国国家队一直在骂声中成长 , 害怕被骂养成了害怕犯错 , 越害怕犯错就越容易出现失误 。所以中国球员在俱乐部的表现和在国家队的表现 , 往往是两回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