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认为关羽水淹七军是靠运气
关羽水淹七军 , 是精心策划还是临时起意 , 司马懿的看法与众不同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 , 发生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 , 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司马懿和蒋济 。 原文如下:
却说关公擒了于禁 , 斩了庞德 , 威名大震 , 华夏皆惊 。 探马报到许都 , 曹操大惊 , 聚文武商议曰:“某素知云长智勇盖世 , 今据荆襄 , 如虎生翼 。 于禁被擒 , 庞德被斩 , 魏兵挫锐;倘彼率兵直至许都 , 如之奈何?孤欲迁都以避之 。 ”司马懿谏曰:“不可 。 于禁等被水所淹 , 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 , 本无所损 。 今孙、刘失好 , 云长得志 , 孙权必不喜;大王可遣使去东吴陈说利害 , 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 , 许事平之日 , 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 , 则樊城之危自解矣 。 ”
主簿蒋济曰:“仲达之言是也 。 今可即发使往东吴 , 不必迁都动众 。 ”操依允 , 遂不迁都;因叹谓诸将曰:“于禁从孤三十年 , 何期临危反不如庞德也!今一面遣使致书东吴 , 一面必得一大将以当云长之锐 。 ”言未毕 , 阶下一将应声而出曰:“某愿往 。 ”操视之 , 乃徐晃也 。 操大喜 , 遂拨精兵五万 , 令徐晃为将 , 吕建副之 , 克日起兵 , 前到阳陵坡驻扎;看东南有应 , 然后征进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 , 关羽水淹七军 , 活捉于禁和庞德 , 曹操非常惊恐 , 担心许昌有失 , 提出迁都以避锋芒 。 对此 , 司马懿和蒋济提出反对意见 。 他们认为只要暗中联络孙权在后偷袭关羽 , 樊城之围即可化解 。 曹操采纳了二人的意见 , 一面派人送信给孙权 , 一面派遣率兵赶往樊城战场增援 。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 , 是曹操口中的“如虎生翼” , 意为如同老虎长出翅膀 , 比喻强而有力者又增添新的生力军 , 使之更强 。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韩非子》中的“毋为虎傅翼 , 飞入邑 , 择人而食之 。 ”
小说中所描述的这段曹操打算迁都及司马懿、蒋济出面阻止的情节 , 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 据《三国志•蒋济传》载 , 当时司马懿和蒋济的原话是这样:“于禁等为水所没 , 非战攻之失 , 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 。 刘备、孙权 , 外亲内疏 , 关羽得志 , 权必不原也 。 可遣人劝蹑其后 , 许割江南以封权 , 则樊围自解 。 ”
得知关羽水淹七军 , 曹操为何急着要迁都呢?其实无论是小说中的描述还是历史记载都解答了这一问题 。 上面提到 , 小说中的描述是这样:“倘彼率兵直至许都 , 如之奈何?孤欲迁都以避之 。 ”而《三国志•蒋济传》则称:“关羽围樊、襄阳 。 太祖以汉帝在许 , 近贼 , 欲徙都 。 ”由此可见 , 一旦关羽拿下襄阳和樊城 , 就可直接威胁曹魏集团的政治中心许昌 , 这一点是曹操不愿意看到的 。 因此 , 他才打算迁都以避关羽的锋芒 。 不过 , 迁都不但对襄阳和樊城守军的时期影响极大 , 同时也会对曹魏集团带来巨大震动 , 因此司马懿和蒋济才会出面反对 。
从司马懿和蒋济的话中还能发现另外一个事实 , 即关羽水淹七军并非经过精心策划而采取的行动 , 只不过是恰巧利用了当时突降大雨、山洪暴发的气候特征而临时采取的行动 。 故此 , 司马懿和蒋济才会认为“于禁等为水所没 , 非战攻之失” 。 一句话 , 他们都认为关羽是运气好而已 , 并非真是运筹帷幄、料事如神之人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推荐阅读
- 张文宏:世界疫情高峰未到 控制或需两年
- 中国现在很多人认为快乐教育不存在我不这么看
- 贾冀豫~当下新闻联播最佳搭配
- 科学与技术
- 无神论不是科学定理
- 辩证唯物主义论.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
- 【博尔顿认为中美经济脱钩正在发生】
- 中国人,就是没有骨气
- 民调:多数德国人认为中国将取代美国强国地位
- 民调:42%受访德国人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主导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