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科研人员的生活状态,真的比你想的更贫富不均

关于中科院合肥某研究所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这件事儿 , 我觉得有必要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 需要声明的是 , 本文非利益相关 , 本人与该所毫无瓜葛 , 仅仅是千千万万基层科研人员中毫不起眼的一个同行罢了 。 我只想说出一些我所看到的和我所知道的 , 关于我、和我身边基层科研人员的真实生活状态 。 本文中心思想如题 , 基层科研人员的生活状态 , 真的比你想的更贫富不均 。这是我入职近两年以来 , 能发出的最大的心声 。 我特别想把这句话告诉我的家人、朋友、以及打算走科研道路的无数年轻朋友 。 请不要人肉我的身份或我的工作单位 , 因为下文内容并不针对我的工作单位 。 尽管 , 它确实不太令我满意 。入正题 。 首先解释一个问题 , 什么是基层科研人员?我认为有两类人 , 第一类是刚刚博士毕业、博士后出站的年轻博士们 , 入职一般在三年之内 , 职称基本上是讲师、助理研究员或者师资博士后;第二类是工作了若干年(五年以上 , 甚至十年以上)依然停留在讲师级别的教师们 。 这两类人 , 要么从年龄上处于底层地位 , 但关键点都是 , 在职称上处于最低级别 。 第一类人基本上都在努力做科研 , 往前冲 , 属于名副其实的“基层科研人员” 。 第二类嘛 , 因为常年拿不到项目无法晋升 , 基本已经处在半放弃状态 , 以教书为主 , 科研效率每况愈下 , 属于不断“沦陷”的基层科研人员 。对于以上两类人 , 我们最好分别加以讨论 。 我属于第一类人 , 比较熟悉 , 所以下面先来讲这一类人的生活状态 。博士毕业入职高校、科研院所的工资待遇到底如何?外行人不知道 , 内行人也未必就能门清 。 我前几天发了一个微头条 , 说我一个985毕业的博士到手工资3k , 年终奖不到2w , 不知道是在图什么 。 有人在下面发表了评论 , 大体就是不相信 , 不可能 , 甚至连高校同行也觉得不可能 。 对此我懒得对那些只看到了自己、就以为看到全世界的“井底之蛙”加以解释 , 但我说的个人待遇 , 确实是这样的 。 我身边几百上千个年轻博士 , 都拿着同一份工资 , 虽说学院之间有些许差距 , 但差的也是杯水车薪 。 这就是一个双一流学校对年轻博士的待遇 , 也是一个基层科研人员的真实生活状态 。有人会问了 , 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安家费、人才公寓等隐性福利 , 你是不是隐瞒了?一句话 , 这里面的坑真的比你想象的深 。 利益相关 , 我无法拿自己学校的此类政策作具体说明 , 但可以大概介绍一下其中比较普遍的套路 。套路1: 每年安家费5w~8w , 三年聘期考核(一般招聘都是三年为周期)合格之后正式入编 。 入编后要么给副教授职称 , 要么给奖励金额(某高校的政策是三年考核结束一次性发放40w左右的安家费) 。 听起来很美好对吧?凡事有一个但是 。 但是 , 每月到手工资3k多一点 , 去掉住学校集体宿舍的房租之后 , 3k都不到 。 年终奖就按2w算吧 , 实际可能到不了2w 。 说起来前三年的待遇也是可以的 , 算上安家费的话每个月能分摊到7k+ 。 7k+还算是可以的 , 比如某顶尖985高校招聘博士没有安家费 , 但到手工资1w+ 。 相比较而言 , 那些打着“安家费”这么美好的旗号来招聘 , 但实际工资全部加起来也就7k+的做法 , 真的不太地道 。 广大网友们 , 你们就是因为安家费这么美好的词语 , 永远都在误会基层科研人员 。套路2: 看似诱人的购房补贴 。 有些学校的安家费很少 , 或者就没有 , 以购房补贴的形式给予福利 。 什么是购房补贴?你买了房才有补贴!所以 , 许多博士毕业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 不然福利就浪费了 。 举个例子 , 某大学周边房价2.5w左右 , 购房补贴给你20w , 到手工资3k 。 买一个90平的房子 , 首付三成靠购房补贴和父母救济来拿 , 剩下的还款是自己来还 。 假设该职工的公积金是3k , 请问到手3k的工资还了房贷之后还剩下点啥?然而市政府开心了 , 因为他们发下去的公积金还有工资都通过买房这件事儿收回来了 , 所以博士在其中的角色 , 怎么越看越像是在做资金回流?以上两个套路 , 是本人亲眼所见 , 绝对真实 。那么问题来了 , 工资会涨吗?会 , 一年几十块、一两百块钱的那种 , 你觉得涨不涨有必要么?到手工资是和职称挂钩的 , 讲师3k多 , 副教授4k多 , 教授5~6k , 也不过如此吧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大家普遍关心、也普遍误解的了 , 科研人员可以拿项目、发论文赚钱啊!这话说的没错 , 项目论文确实是科研人员有可能赚大钱的最好途径了 。首先说论文吧 , 工资低的学校论文奖励一般都很高 , 反之亦然 。 比如 , 某到手工资3k的高校一篇2区奖励2w , 一篇1区(大小区均是1区)奖励5w;但某到手工资1w+的高校 , 一篇1区文章只奖励5k 。 确实能够靠多发论文来赚钱 , 但这必定是少数 。 论文分区和学科、研究方向有很大关系 , 大部分基层科研人员一年能发一篇2区已经是很不错的事情了 。 然而在3k工资的生活压力面前 , 谁又能安下心来做科研 , 发高水平的文章呢?以我个人为例 , 我今年发了一篇1区 , 大小区均是1区 , 还有1篇2区在审稿 , 这已经是很尽力的事情了 , 目测今年就靠这两篇文章吃饭了 。 然而明年呢?后年呢?这两篇文章都是在延续之前做的(博士期间) , 但入职一年多以来我不是参加培训、开会 , 就是备课、帮别的老师干活 , 还有带学生、带班级等乱七八糟的事情 , 同时还在申请各种各样的项目 , 真的没有时间去搭实验台做新的实验 , 所以拿到项目之前 , 我基本上属于坐吃山空的状态 。下面来说项目了 , 高校和科研院所对项目的重视 , 就好像鱼对于水的需求 。 尽管它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 , 但一个没有项目的基层科研人员 , 在单位里就像一条被困在逐渐干涸水库里的鱼 , 死掉是早晚的事情 。 现在的状态是 , 包括专科和职业学院在内 , 招聘博士、或者受聘期大部分都要求基层科研人员拿到国家青年基金 , 否则基本都要走人的 。 青基的中标率基本为20% , 说起来真的不高 。 即使拿到青基 , 奖励也可能没有多少 。 5k左右真的不算什么 , 关键是它很难 , 里面的门道也很复杂 , 有时候不是你做的好就能拿到的(此处不展开 , 大家都懂) 。当然 , 以上都是一些比较悲惨的状态了 。 凡事都要两面看 , 我身边优秀的、混的非常不错的基层科研人员也是有不少的 。 下面举几个例子吧 。 大体规律就是 , 幸运的人各有各的幸运 , 不幸的人也各有各的不幸 , 但总归是相似的 。(1)应聘到院士团队的 , 很可能有非常高的额外收入 , 属于团队经费里面报销出来的 。 院士团队的项目基本都是百万到千万级别 , 所以会有很多钱 。 另外 , 院士团队的基层科研人员 , 走哪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 在申请各种校级项目、荣誉、奖励时学院也会优先推荐 , 属于富的人越来越富的状态 。(2)应聘到大牛、大教授团队的 , 虽然比不上院士团队 , 但也混的不错 , 主要是手底下有学生 , 教授有项目 , 能跟着一起干 , 同样也从项目里报销点钱出来 。 至于怎么报销 , 我想大家各有门道 , 合不合规矩只有自己说得清 。(3)研究方向非常不错 , 发的文章基本都1区 , 最差也在2区 , 实验条件充足 , 每年能发4~5篇文章 , 论文奖励三年能拿到几十万的也是有的 。 就算少点的 , 一年2篇1区也能拿到10w 。 当然 , 论文奖励要扣税的 , 扣完也损失不少 。(4)有人脉资源 , 能拿横向课题的 。 这种要么是大树底下乘凉 , 要么是地头蛇 , 能和本地企业、政府等签横向协议 , 拿钱轻松 , 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 但在基层科研人员中 , 这种情况很少 , 太年轻 , 不够资本去向人家伸手要钱 。(5)特别优秀 , 能拿到各种“帽子”的 。 现在除了国家级别的帽子 , 很多学校、所在市、省都有自己的小帽子 , 比如xx学者 , xx青年 。 校级的帽子相对好拿 , 但顶多一个学院推荐一个 , 每年都会有几万块钱的额外补助 , 还有附加的科研基金 。 不过问题来了 , 推荐的时候 , 院士团队的基本都会先上的 。(6)家里有钱 , 不愁钱的 。 这种人也不少 , 在高校尤其多 。 女博士嫁给了开公司的、做生意的 , 或者家里本身就是经商的、父母都是教授的 , 不愁钱 , 工资在他们看来都是零花钱 。 这种人最幸福 , 因为没有生活压力 , 可以安心做科研 。 亲眼所见 , 有年轻老师随便背的一个包 , 能抵同一个办公室同事四个月的工资 , 大家都是搞科研的同行 , 这内心的差距 , 你敢说换作你不会有?下面再来简单说一说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关系 。 两方互相看不起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 你把两拨人放在一起 , 极大可能会干架一场 。 矛盾无非在于 , 科研人员觉得行政管的事儿太多 , 行政觉得科研人员啥事儿不干天天拿钱 。 有意思的是 , 科研人员的工资、晋升标准、奖励标准都是行政人员制定的;科研人员的经费报销也要行政人员来负责 。 所以 ,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 科研人员其实是受制于行政人员的 。 毕竟连工会都是由行政的老师来负责 , 科研人员(基层)在单位里真的处于弱势地位 。 真正处于强势地位的是那些已经当上教授的科研人员 , 因为行政需要靠他们去做评审、带学生做科研、完成学院的考核目标等等 。 某高校行政人员的每月到手工资 , 比科研人员要多1.5~2倍 , 这事儿一点也不稀奇 。 年终奖的计算方法也是行政人员来制定的 , 所谓征求意见基本就是形式 。 对此 , 我总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人肉的不愉悦感 。 体制内 , 不展开 , 反正也没什么办法改变不是 。综上 , 我认识的基层科研人员 ,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 至于第二类基层科研人员 , 也没啥好说的 , 无非是多年拿不到项目、发不了文章 , 不得不沦为教学的工具 。 其原因 ,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幸 , 我也懒得展开了 。 教学的绩效是很少的 , 一节课60块钱左右 , 一门课也就几千块钱 , 杯水车薪 。每一个处在第一类的基层科研人员 , 比如我 , 都在努力往上走 , 基本的目标就是千万不要沦为第二类基层科研人员 。 在这个阶段 , 教授属于登天的目标 , 大多数人心里想的是 , 能评上副教授就好了 。 我身边有些人 , 已经打算评上副教授就去赚外快、拿学校的基本工资养老了 。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 但我却很能理解 。 个中原因 , 无非是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感到心凉 , 看不到继续为之奋斗的希望了 。 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 改日再聊 。总之 , 基层科研人员的生活状态 , 真的比你想的更贫富不均 。 我们有时候会抱怨 , 但最气的就是网上那些不明真相的喷子 , 总是在指责我们自己的过错 , 或者说我们矫情 。 但是 , 你看到所有真相了吗?你设身处地地考虑了吗?很多基层科研人员 , 读博士是想好好做科研的 , 国家支持这些人读博士 , 可谁来支持他们博士毕业之后最基本的保障?就我个人而言 , 我不需要大富大贵 , 只想要一点点的幸福感罢了 。不过 , 基层科研人员也不要永远抱着抱怨的情绪去生活 。 日子一天一天都是要过的 , 抱怨也改变不了什么 , 倒不如良禽择木而栖 , 放开心态 , 努力争取一切能够有利于自己的资源 。 毕竟我们读了二十几年书 , 付出了那么多 , 学习能力都很强 , 真的有资本和理由争取让自己和家人过的好一点 。 合肥所这几十个集体出走的科研人员 , 具体离职的原因我不知道 , 但这一行为真的有点大快人心 。 博士毕业 , 其实出路有很多的 , 难的在于放低心态 。 把这道坎儿迈过去了 , 或许柳暗花明又一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