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水浒后传,此人堪称宋江最强之敌?曾除掉奸臣蔡京,武松却要杀他( 二 )


中年|水浒后传,此人堪称宋江最强之敌?曾除掉奸臣蔡京,武松却要杀他
本文插图


第二个问题是“武松逃跑”问题 。 本回中作者设计让武松、萧让、时迁三人在仙厄镇刺杀陈希真 , 不料陈希真有刘广、范成龙为伴 , 而且偶遇了比戴宗步速还快的康捷 。 刺杀陈希真失败后 , 武松和时迁一同撤退 , 原文中康捷独自追赶二人 , 后来康捷对希真道:“我上瓦四望 , 见这贼和一大汉 , 落屋后平阳同走 。 急追上去 , 那大汉手段溜撒 , 吃他走了 , 只捉得这个贼回来 。 ”也就是说武松、时迁二人面对康捷一人 , 竟然不敢回击 。 要知道康捷不过是有神行之术 , 其武艺相比武松要弱很多 , 近身格斗根本不是对手 , 再加上时迁帮忙 , 二人反杀康捷是有很大可能的 , 而作者却设计武松撇下时迁独自逃走了 , 可以说直接把武松人品降了一个台阶 , 变成了自私自利之徒 。

【中年|水浒后传,此人堪称宋江最强之敌?曾除掉奸臣蔡京,武松却要杀他】最后一个问题是张叔夜前后结局矛盾问题 。 本回最后 , 作者描述张鸣珂结局时 , 写道:至靖康改元 , 金人南下 , 叔夜奉钦宗手札 , 率众三万人勤王 , 鸣珂为参谋 。 与金人连战四日 , 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 大获全胜 , 其计谋半出鸣珂 , 帝大加褒宠 。 奈诸道援兵不至 , 以致城陷 , 二帝北狩 。 鸣珂从叔夜赴金军 , 叔夜一路不食粟 , 惟饮汤以待死 。 及到白沟河 , 正是金人地界 , 鸣珂矍然起道:“过界门矣!”叔夜便仰天大呼 , 绝吭而死 , 鸣坷亦拔刀自刎 。 当授命之日 , 天昏地暗 , 山岳震动 , 精忠大节 , 彪炳千秋 。 这是书外之事 , 日后之语 。
可见此处作者是按照历史事实写的张叔夜结局 , 但到了全书第一百四十回“辟邪巷丽卿悟道 , 资政殿嵇仲安邦“时 , 作者描写张叔夜见天子后 , “叔夜谢恩退出 。 不数月 , 内外颁诏 , 声震海隅 , 共见圣君、贤相郅治无为 , 从此百姓安居 , 万民乐业 , 恭承天命 , 永享太平 。 ”可见在小说结尾 , 作者又虚构了一个永享太平的北宋 , 好像压根就根本靖康之乱这回事一样 。
中年|水浒后传,此人堪称宋江最强之敌?曾除掉奸臣蔡京,武松却要杀他
本文插图


对于这个矛盾 , 范金门在批注的时候显然也看出来了 , 所以他在回末评语中解释道:“一部大书 , 以天下太平为正旨 , 既写天下太平 , 则必讳靖康之祸;讳靖康之祸 , 则叔夜白沟河尽节之事不彰矣 。 文妙在幻出一张鸣珂 , 遂将白沟河之事带出 , 预结于此 , 以后叔夜传中绝不提起 , 结构煞费经营 。 ”按照范金门的解释 , 俞万春之所以一边按照历史写张叔夜结局 , 一边又虚构北宋永享太平 , 是为了既能突出小说塑造天下太平理想的正旨又不掩盖张叔夜的精忠事迹 。 作者的想法固然是好的 , 但是恰恰忽略了读者的感受 。 作者通过虚构设计北宋天下太平的结局以寄托政治理想 , 这在小说写作中本无可厚非 , 但问题恰恰是作者又在虚构的小说中插入了与之相矛盾的历史事实 , 并美其名曰煞费经营 , 其实在读者看来 , 这无异于掩耳盗铃 。 因为如果按照这种逻辑 , 雷将剿灭梁山和北宋天下太平都是虚构的 , 既然是虚构的 , 那就和历史是不同的 , 说服力也就大大下降 , 而这又和《荡寇志》宣扬“尊王灭寇” , 教化百姓的初衷相左 , 因此设计张叔夜历史结局这一段其实是画蛇添足 , 有些事大家心中都有数 , 再费事说一遍 , 只会给人啰嗦的感觉 , 没有任何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