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凌|云南豪宅孤守老农夫:祖上百年前开矿发大财,建房时贴3.6斤黄金

古凌|云南豪宅孤守老农夫:祖上百年前开矿发大财,建房时贴3.6斤黄金

文章图片

【古凌|云南豪宅孤守老农夫:祖上百年前开矿发大财,建房时贴3.6斤黄金】古凌|云南豪宅孤守老农夫:祖上百年前开矿发大财,建房时贴3.6斤黄金

文章图片

古凌|云南豪宅孤守老农夫:祖上百年前开矿发大财,建房时贴3.6斤黄金

文章图片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 , 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 , 有时穿过尘埃 , 有时穿过泥泞 , 有时横渡沼泽 , 有时行径丛林 。 \"历史总是变化多端的 , 然而历史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从前 。
世外桃源在云南石屏县的一个偏僻的大山中 , 坐落着这样一个小村子 , 位于坝心镇 。 这里有五座百年前(清末至民国时期)修建的美丽宅邸 。 这几座宅邸十分精致生动 , 其上雕刻的装饰花纹细腻而又精美 , 集合了木雕、石雕、砖雕等各项手工艺术 , 完美地将中国传统技艺展现了出来 。
坝心镇芦子沟村有个苏家寨 , 这里距县城20多公里 , 交通不便 , 相对偏僻 , 除了寨子里其他人前来 , 看似与世隔绝 , 如同陶渊明笔下所写的\"世外桃源\" 。 然而 , 虽然前往这个村寨的外人不多 , 但苏家寨本身却十分厉害 , 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 。 它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在历史上 , 它绝对是一个富饶的地区 , 高耸的墙和宽阔的大庭院 , 戒备森严 。 苏家寨原来的村门 , 到目前为止保存得基本上完好 , 在村门上面有四个射击孔 , 在过去的时候 , 看守很严 , 就是为了防止外人攻入 。
开矿发大财其实 , 苏家寨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村庄 , 与其他村落一样 , 几百年来 , 村民们一直以种植业为生 。 虽然没有大富大贵 , 好在男耕女织生活平静而又安逸 , 村民也就怡然自得 。 然而 , 变化发生在一百年前 。 百年前 , 不知何时突然传出了可以靠采矿发财的消息 。 大家蠢蠢欲动 。
结果 , 一些人运气十分好 , 挖了个好矿脉 , 赚了不少钱 。 于是他们风风光光地回到家乡 , 陆续盖起豪宅 。 而前文提到的五座百年前(清末至民国时期)修建的美丽宅邸就是在这时候建成的 。 现在保存下来的这五座漂亮的豪宅仍旧和当年的建筑一样 。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门雅致 , 从外面看 , 房子的围墙高大而又森严 , 主人们用石头或夯土将其围合 。 走入屋宅 , 可以看到庭院有好几层楼 。 其内部建筑用珍贵的木材雕刻而成 。
整体建筑规模较大 , 采用优质材料 , 修建时还聘请了技艺最为高超的泥瓦匠、木匠、雕塑家 , 分别完成了豪宅的修建、家具的打造以及花纹的雕刻和装饰 。 这里的每座豪宅的修建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 经过长久的时间才能完成 。 而这一时间 , 至少需要两年 。
孤守老农夫芦子沟村 , 苏家寨 。 这天天气晴朗 , 万里无云 。 豪宅前 , 有一位戴着帽子、头发花白老先生手举长长的水管正在给自家的果园吗浇水 。 这位穿着质朴的老先生就是豪宅的主人 , 年过古稀已经78岁高龄的马应忠老先生 。
马应忠是一个独守在乡村豪宅的农夫 。 现在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 而他的说晚辈都未待在农村老家而选择居住在繁华的城市中 , 其余的则定居在国外 。 这位孤独的老人就留守在苏家寨 , 独自守护着这座漂亮而空旷的豪宅 。

这座宅子建于1910年 , 拥有长达一百年多的历史 。 整幢宅院共有36个房间 , 是村里古宅中保存最完好的 , 基本上都是原貌 , 没有什么变化 , 甚至家具 , 也保持得很好 。
马应忠的祖上就是百年前参与挖矿并且幸运地找到好矿脉的那批人 。 老先生提到 , 在距离豪宅不远处有个锡矿 。 当时马应忠的祖上本来只是想去碰碰运气 , 看看能否挣到一笔 。 结果 , 他们出乎意料地挖到了好矿 。 马应忠的祖上一夜暴富 , 挣到钱后的他们回到了老家苏家寨 。 在这里他们建立了这栋房子 。
当时他们将房子分前后两个院子 , 每个院子都分为两层 , 一上一下 。 房子整体采用木头建造 , 又聘请了最好的泥瓦匠、木匠、雕塑家来打造这间豪宅 。
这座房子木匠的雕刻和绘画很特别 。 支架和屋檐采用榫卯结构 , 没有使用任何铁钉 。 房子的柱石也是用最好的材料由最好的石匠打造的 , 木匠在上面刻画了各种各样的图案和图案 。 最漂亮的是这些门上的雕刻 。 它们不仅工艺精湛 , 而且意蕴深远 。 融合了平安顺遂 , 儿孙满堂 , 这也是当时的人们普遍的愿望 。

最为奢侈的是 , 屋子里的许多雕刻品都是镀金的 , 修建的人在上面贴上了贵重的金箔 。 建造这座豪宅时候 , 马应忠的祖上将3.6斤黄金换成了金箔 , 在这座房子中 , 所有黄色的部分都是被粘贴上的金箔 。
苏家寨现状据苏氏宗谱记载 , 苏家寨的村民基本都姓苏 。 明初他们从南京老庚角迁到云南通海县 , 第三代又从通海迁到鹿子沟 。 苏家寨应运而生 。 起初 , 他们是以务农为生的普通农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