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抗疫时代:经济重启下的静极思动

后抗疫时代:经济重启下的静极思动
文章图片











(新华社/图)


全文共
3015
字 , 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 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 , 全国100个主要城市早峰路平均速度同期上升31% , 晚峰路平均速度上升40% , 城市机动车出行强度仍未完全恢复 。


  • 我们暂时停在了一个人类命运的十字路口 , 但我们心中永远澎湃汹涌的动力将驱使着我们驶向更远的远方 。


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 。 人类的征途从脚下延展 , 现代文明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则是这场征途庞大的物质映射 。 富有探索精神的浪漫雕刻在人类基因里 , 交通工具则无限延伸了人的自由度 。 突破已知的向往 , 无限延展脚下的路 , 去感受世界的宽阔 , “我慕天地广”的铿锵话语追逐着永不磨灭的自由精神 。



疫情爆发后 , 城市交通一度按下暂停键 。 人们的生活范围骤然间急剧缩小 , 出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 除采购生活基本物资时的必需出行外 , 大多数时间都宅在家中自主隔离 。 近期 , 各家航空公司“神仙打架” , 纷纷推出低价“随心飞”套餐 , 试图为国内满座率不到60%、国际客流几乎为0的经营现况回血 。 据百度地图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显示 , 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 , 由于们休闲娱乐外出减少 , 全国100个主要城市早峰路平均速度同期上升31% , 晚峰路平均速度上升40% , 城市机动车出行强度仍未完全恢复 。



随着复工复产的向好 , 国内的“至暗时刻”已过去 , 但社会活动仍在漫长的复苏过程中 。 长途旅行和商务出差需避开高风险区域 , 周边短途游则受到追捧恢复强劲 。 疫情不仅改变了人们出行的距离和频率 , 对出行方式的选择和习惯也同样影响深远 。 如何更好地“在路上” , 成为大众思考的新问题 。




1

一次极端的“宅家模式”




陆涛看了看车里的仪表盘 , 发现自己今年的行驶公里数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 “上半年过得有点宅” , 80后车主陆涛显得有些无奈:“就连我们的车友会活动也推迟了” 。

【后抗疫时代:经济重启下的静极思动】

二月的时候 , 本应进入工作状态的人被迫“赋闲在家” , 本应开学的老师和学生被迫“远程教学” 。 陆涛算了一笔“出行账”:前几个月孩子都在家上网课 , 早晚接送的路程省去了;以往每周开车去父母家吃饭也改成了每月一次;上半年出差屈指可数 , 不必要的应酬基本都推了 , 下了班就直接回家才安心 。 让陆涛有些遗憾的是球友们的活动 , “朋友觉得我的车后座宽敞 , 每次踢完球都会蹭我的车去吃个夜宵再回家 。 今年这样的聚会减少了很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