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布|聚焦 | 洪峰过境武汉,这些建筑见证了历史( 二 )


那段时间 , 武汉创下了周降雨560.5毫米的纪录 。 武汉人民也创造了排渍的历史:中心城区超九成渍水一夜消退 。
武汉发布|聚焦 | 洪峰过境武汉,这些建筑见证了历史
本文插图

▍江汉关于1924年落成后便成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 , 后定名武汉关 , 距离武汉关水文站不过几十米 。 武汉关水文站监测着武汉市的汛期水位 。
1931年 , 江汉关大楼一楼淹水 , 海关工作人员和报关人员靠划子进出 。 大楼外面现在有1954年的水位标志牌 。
1931年 , 暴雨连下三个月 , 江河水位暴涨 , 江汉关水位达28.28米 。
虽然这次洪水并非历史最高水位 , 却成为破坏性最大的一次 。 因三镇堤防年久失修、抗洪能力薄弱 , 从7月25日起四处溃堤 。 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 , 三镇几乎尽没水中 , 昔日繁华闹市中平均水深3米 。
当年的武汉市民 , 打造2000多只船只在市区穿梭 , 在重要街道上架设木桥行走 , 大水直到9月7日才退却 。
武汉发布|聚焦 | 洪峰过境武汉,这些建筑见证了历史
本文插图

▍禹功矶是天然而生 , 怪石嶙峋 , 直劈江浪 。 传说中 , 这也是“大禹治水”成功之所 , 故得此名 。
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 , 晴川阁作为禹王庙的增建之所落成于禹功矶上 。
晴川阁·禹功矶立于江水之上 , 任古往今来洪水汹涌 , 我自岿然不动 。 大禹治水的传说 , 既是我国先民举族动员开创华夏文明的象征 , 也激励着从古至今的武汉人民开辟江河坚守城市 。
在危难与挑战面前“不服周” , 战而胜之 , 是武汉这座英雄之城传承千年的气节 。
武汉发布|聚焦 | 洪峰过境武汉,这些建筑见证了历史
本文插图

▍今年没有紧张感 , 好奇心依旧 。 人们在江边看涨水 。
武汉人既有不屈不挠的意志 , 也有众志成城的力量 , 更有海纳百川的智慧 。 从1931年到2020年 , 汛期洪水依旧严峻 , 但却不再能像从前那样动辄给武汉造成巨大灾难 。
武汉人从无数次洪水中吸取经验 , 也学会和它共处 , 打造海绵城市 , 海绵江滩 , 提升排涝能力 。
洪峰过境 , 不久之后 , 又可以在江滩看到翩翩起舞的阿姨 , 玩轮滑的孩子 , 人们的喜怒哀乐都说给江水听 。
洪水终将退去 , 城市永远向前 。
来源 |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武汉发布|聚焦 | 洪峰过境武汉,这些建筑见证了历史】编辑 | 熊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