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国医改发展报告:公立医院改革未来要在痛点和难点上持续推动

中新网北京7月15日电 (张蔚然 李京泽)7月1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医改蓝皮书: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公立医院改革未来要在痛点和难点上持续推动 。


自2009年3月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医改的进展和成效始终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为跟踪医改进展,客观、科学评价医改成效,中国医学科学院在连续5年编写《中国医改发展报告》年度报告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地方卫健委在医改十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以2019年医改主要进展和现阶段医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编写本报告 。
这部报告包括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地方经验与案例三部分 。总报告在简要回顾医改十年进展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2019年医改进展,并面向2020年和“十四五”规划提出改革推进策略 。专题报告围绕现阶段医改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从专家视角进行系统分析,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地方经验与案例部分选取部分改革进度推进较快且改革成效有所显现的典型地区,对其医改经验进行总结,为推动全国医改向纵深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
【医院|中国医改发展报告:公立医院改革未来要在痛点和难点上持续推动】报告指出,新医改以来,公立医院从试点改革到综合推动,再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历程,可以看出,公立医院改革实现了阶段性发展目标,今后要在一些痛点和难点上持续推动,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
报告认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带来了需求的急剧增加,给供给侧服务能力带来巨大挑战 。首先在于基层服务能力薄弱,无法真正起到“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目前中国基层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全科发展滞后,能力不足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顶层设计,进行宏观卫生规划 。其次,三级卫生网络之间协同配合不足,尤其是疫情暴露的医卫联动和防治结合的短板亟待改善 。健康服务体系内协同行为的相关机制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 。随着中国医药分开和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等多项政策出台,公立医院的扭曲激励被逐步矫正,但各地发展不均衡,阻碍协同合作的利益壁垒并未完全打破 。同时,针对个人的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致使各层级医疗机构和医生缺乏以患者为中心提供连续、整合服务的积极性,医生行为模式并未真正改变 。
报告认为,公立医院治理机制需进一步加强 。除了政府与医院的责权利之外,涉及其他政府外部治理机制的问题,比如出资人制度、支付制度、监管制度、筹资补偿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制度安排也没有完全理顺,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探索把握 。
报告指出,公立医院治理中出资人制度不健全是一个突出问题,很多治理职能分散在其他政府部门,很难协调 。因此,如何归并、调整、协调政府多个部门的责权和利益关系,使公立医院的举办主体进一步明晰,是公立医院治理实现良性运转的关键所在 。
此外,报告还指出,公立医院需要在战略规划、运营模式、利益相关者互动上做出系统改变 。虽然短期内中国以三级医院为主体、专科导向的健康服务提供模式惯性很强,但随着健康中国建设步伐加快,公立医院目前承担的部分门诊服务终将转移到基层,很多二、三级公立医院目前的运营模式将会受到冲击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