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之别的实证分析

文理之别 , 可用实验描述 。假设总编室悬赏百万征集一篇研究报告《李三畏为何一言不逊就拉黑》 , 字数不限 , 那么编辑们所收到的稿件之间必将呈现如下差异:1)文科稿洋洋洒洒 , 最少十万字;理科稿则水分挤尽 , 仅寥寥几个微分方程 , 凡数千字 , 字字珠玑 。2)文科稿上引《左传》 , 下据《辞海》 , 从李三畏的人品、性格、文笔开始 , 扣帽子、打棍子、掺沙子 , 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 批倒批臭;理科稿则一典未引 , 只埋头统计拉黑的时间、场合、对象、次数、期限和解黑状态 , 然后根据这些变量建模讨论李三畏的拉黑机制 , 不涉及人品、性格和文笔 , 更不会把实验报告写成字字损人的大批判稿 。3)文科各稿之间结论不一 , 旋即文科群内战爆发 , 其惨烈程度不亚于批李 , 一言不合就扭送站务;理科各稿之间则因可统一的数学模型而形成高度共识 , 纵有分歧也是个别参数的微调 , 一片淡定祥和 。4)文科稿最后的结论 , 是李三畏逆叉格发展的五个阶段而动:原始叉格——奴猫制叉格——封帖制叉格——分流制叉格——共享制叉格;理科稿的最后结论 , 则是一个描述李三畏拉黑机制的偏微分方程 , 即猫眼拉黑定律 。实验结束很多年之后 , 大学计算机系的一阶语言课或必讲猫眼拉黑定律 。 所有文科稿则被图书馆束之高阁 , 偶尔有一两位博士生为拿学位才会借阅尘封已久的《猫治通鉴·拉黑》 。 这是两种文明的产物 , 不可不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