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甘肃岷县中药材标准化提质拓销路 农户后顾无忧发“药财”

农户|甘肃岷县中药材标准化提质拓销路 农户后顾无忧发“药财”
文章图片
    4月中旬,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种植正旺 。图为药农在田间地头栽苗、铺地膜 。(资料图)李自强 摄中新网兰州7月15日电 (张婧 李自强)王张中的家世代以种药材为生,从最初的“无路可销”,到如今由合作社兜底,使用免费配发的统一有机肥、地膜等农资,种植期间有技术指导小组手把手、一对一指导,在提升品质的同时,还保证销路,谋“药财”之道也变得后顾无忧了 。
王张中所在的秦许乡位于甘肃南部山区的定西市岷县,这里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秦岭山脉的交汇地带,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资源,当地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中药材238种,其中以“岷归”最为闻名,素有“中国当归之乡”的称号 。
过去,由于岷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几乎与外界隔绝,道地药材“养在深闺人未识”,当地药农一心想着解决温饱问题,“致富”成了他们不敢想的奢望 。
农户|甘肃岷县中药材标准化提质拓销路 农户后顾无忧发“药财”
文章图片
自岷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以来,农户谋“药财”之道变得后顾无忧,图为航拍药材标准化绿色种植 。(资料图) 李自强 摄在当地,像王张中一样的农户不在少数,他们凭借传统的粗放式种植经验,常年种药但收入微薄 。对此,当地官方聚焦地方“土味”,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以“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带贫模式,开出脱贫“良方”,提高企业(合作社)带贫减贫实效,增加贫困户收入,形成产业发展和产业带贫的局面 。
而今,王张中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地膜间距、种苗间隔、下地深度、几棵一窝为宜,以及对土壤消毒、浸苗、化肥使用标准和规格,所有程序都按照标准化绿色种植方案实施,与合作社签订高于市场价的收购合同,因此,他计划扩大种植面积 。
2019年,岷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1万亩,其中,当归种植面积近30万亩,总产量达到6万吨以上 。据统计,岷县中药材产业扶贫带农增收16.17万人,在中药材主产区,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0%以上 。岷县当归交易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岷县当归城中药材年交易量达到20万吨,交易总额60亿元 。
郑乐永在村里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种植基地,带头成立合作社,带动农户127户,其中,有35户贫困户,每亩地为农户免费配备5公斤农药、1捆地膜、1包复合肥、2包有机肥,通过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的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
此外,当地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中药产业有限公司,集中药材GAP种植管理、研发、初加工、饮片生产、现代中药仓储、中药材及农副产品购销于一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周边农户150多户就地就近务工,同时,他们还建立当归、党参、黄芪3个标准化种植基地,与4000多户农户签订购销合同 。
【农户|甘肃岷县中药材标准化提质拓销路 农户后顾无忧发“药财”】截至目前,岷县已有9家企业、31家合作社带动农户建设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为农户提供种子种苗、农资供应等服务 。岷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苗随心说,通过大力推广和实施中药材浸苗、土壤消毒、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种植技术培训、推广使用有机肥、增施农家肥等措施和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中药材的品质和质量,种出好药材,卖出好价格,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完)
【编辑:梁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