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搜|《回家:凌云山之灵》姊妹篇《回家:凌云相聚之路》面世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回家:凌云山之灵》姊妹篇《回家:凌云相聚之路》面世
快讯搜|《回家:凌云山之灵》姊妹篇《回家:凌云相聚之路》面世
本文插图

西华师范大学何木英、李秋所著书籍《回家:凌云相聚之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 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 受到国内文化学术界广泛关注 。 7月9日 , 《南充晚报》和“****”刊登了《女教授南充追寻“文化魂”十年研究推出厚重专著》 , 着重报道了这一专著消息 , 在读者中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 近日 , 笔者在青年画家杜俊杰的书画工作室采访了何木英教授 。
快讯搜|《回家:凌云山之灵》姊妹篇《回家:凌云相聚之路》面世
本文插图
【快讯搜|《回家:凌云山之灵》姊妹篇《回家:凌云相聚之路》面世】

何木英教授首先分享了新书的写作缘起、目的、内容和心得体会 。 这本《回家:凌云相聚之路》是“回家三部曲”的第二部 , 全书三十二万字 , 刚刚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 它与《回家:凌云山之灵》(何木英、王明元 , 2017年)合为姊妹篇 , 凝聚着作者十余年的心血和汗水 , 汇聚着凌云山志愿者们的默默支持与奉献 , 讲述着南充凌云山独特的地理与人文故事 , 并延伸进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之中 , 试图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历史脚步 。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西方文化教育和研究的高校学者 , 何木英教授主要接触的是西方文化 。 为何突然做起凌云山文化的研究?何木英教授说 , 当初下定决心研究凌云山 , 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 2006年 , 她为凌云山文化旅游景区翻译导游词、景区介绍等资料 , 走进了这座集儒、释、道、文化为一体的凌云山 , 立即被这里典型的地理地貌所震撼 。 鲜活而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她的冲击 , 比她早年到美国作为访问学者时所受到的中西文化冲击更强烈 , 她深刻意识到 , 凌云山文化是可以延伸到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中 , 对探索中华文化源头、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十分有意义 。
快讯搜|《回家:凌云山之灵》姊妹篇《回家:凌云相聚之路》面世
本文插图

在谈到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时 , 何木英教授说 , 关于我国传统的宇宙观和思维模式总会涉及“天人合一”;关于中华文化的特色 , 总要涉及“海纳百川” 。 对于这些知识 , 之前她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认识 。 一到凌云山 , 这里神形兼备、对仗工整的四象五行 , 生动形象地诠释着这种整体宇宙观和具象思维模式;这里方园三十多平方公里 , 从东汉以来儒、释、道三家共处一山 , 和谐共存 , 各美其美 , 诠释着“有容乃大”的包容文化内涵 。 凌云山以天造地设的独特地理地貌 , 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 , 生动形象地展示着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思维模式、民俗文化特色等 。
快讯搜|《回家:凌云山之灵》姊妹篇《回家:凌云相聚之路》面世
本文插图

但是 , 关于凌云山的文献记载并不多 , 何木英教授决定从收集研究第一手资料做起 。 于是 , 她与其他专家、学者、凌云山志愿者一道 , 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中 , 从收集第一手资料做起 。 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对有关凌云山的故事记忆犹新 , 他们娓娓道来 , 让人不能不惊讶——原来 , 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不是仅仅写在书本里 , 而且深深地扎根这片于这片土壤 。 因此 , 这里的研究 , 更具有现实意义!
快讯搜|《回家:凌云山之灵》姊妹篇《回家:凌云相聚之路》面世
本文插图

何木英教授表示 , 凌云山文化研究的目的是为凌云山的文化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而有价值的探索 。 对凌云山的研究不断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 得到了高坪区政府、凌云山风景区的大力支持 。 并成为南充市文旅局的“委托项目” , 西华师范大学的“英才基金”项目 , 高坪区鹏达嘉陵江实业公司为此建立了“凌云文化研究院” , 邀请何木英教授和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詹石窗加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