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他曾为剩余军旅生涯定下"三年规划",如今"交卷"的日子要到了

2017年 , 第80集团军某旅一级军士长于世忠为自己剩余的军旅生涯定下“三年规划” 。如今约期将至 , 且看——
一位老兵的“军旅倒计时”
■解放军报采访人员 宋子洵 通讯员 刘晓帅
“用一年半时间 , 将新型四代雷达上万个电路节点、上千条操作流程搞懂弄通、烂熟于心 , 为操作保养、应急抢修新装备打好基础;再用一年半时间 ,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倾囊相授 , 教给自己的徒弟们 。”几乎全旅官兵都知道 , 这是老兵于世忠在2017年为自己定下的“三年规划” 。
今年 , 是他军旅生涯的最后一年 , “交卷”的日子就要到了 。
时间追溯到3年前的夏天 。部队经历改革重塑 , 老装备面临淘汰 , 新型四代雷达信息化程度高 , 内部全是集成模块、数字电路 , 与于世忠熟悉的电子元件、电路图有很大不同 。于是 , 这位保障过演习任务近千次、精准排除故障近万次的雷达技师 , 在自己将满50岁时 , 再一次报名到院校深造 , 逐一攻读有关设计构造、电磁频谱等多个学科 。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钻研劲儿 , 去年初 , 于世忠实现了“三年规划”的半程目标:他编写了一本集操作原理、经验做法、注意事项于一体的实用维修手册 , 深受官兵欢迎 。
“要想学好雷达原理 , 就要熟悉它的‘表情动作’ , 清楚它的‘脾气性格’ 。”这是于世忠经常在“雷达讲堂”上说的话 。在他看来 , 认真研究电路图上密密麻麻的线路节点 , 是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必要条件 。
于世忠清楚地记得 , 有一年实兵对抗演习 , 战局胶着之时 , 警戒雷达突然出现黑屏 。当时并不精通电路布局原理的于世忠 , 爬上爬下、一阵捣鼓 , 急得满头大汗 , 最终还是没能及时排除简单的焊点故障 , 最终警戒雷达错过侦察时机 , 整场演习以失败告终 。
“如果这样的失误出现在真正的战场上 , 后果不堪设想 。”在于世忠的言传身教下 , 四级军士长刘楠把那本维修手册翻卷了边儿 , 依托老装备研究改进了方位标定装置;中士程争胜每天废寝忘食地“窝”在雷达车里 , 一遍遍研究电路图 , 成为雷达维修的后起之秀……
在近日的一次新型雷达装备理论考核中 , 于世忠的46名徒弟成绩优良率高达93% 。
面对这样一份成绩单 , 于世忠却依旧不满意 。他说 , 自己的“答卷”还没有写完 , 如果非要在这个时候打分的话 , 那只能打40分 。
“剩下的60分 , 都在装备的实操中!” 今年6月底 , 单位刚列装某新型四代雷达车 , 此时 , 跨区演习也进入了倒计时 。魔鬼般训练的间隙 , 年轻的战友们发现于世忠经常将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到一起 。“这是万用表用多啦 , 养成的下意识习惯 。”老班长解释 , 几十年如一日的训练 , 早已将这些动作深深地融入到他的生活中 。
就这样整整训练了半个月的时间 , 于世忠和他的战友们熟练掌握了新型雷达的操作流程和技巧 。
“演习就像打仗 , 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平时训练遇不到的情况 。”夜幕降临 , 于世忠躺在床上 , 像往常一样 , 先算了算距离演习开始的日子 , 再算算自己离开部队的日子:“57天 , 142天 。”
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闭上双眼 , 于世忠默默地为自己打气 , 双手下意识地将三根手指捏到了一起 。
【雷达|他曾为剩余军旅生涯定下"三年规划",如今"交卷"的日子要到了】雷达|他曾为剩余军旅生涯定下"三年规划",如今"交卷"的日子要到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