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微软小冰的“体面告别”( 二 )


所以微软小冰看似无所不能 , 在商业化上却有些自缚手脚 。
犹记得2017年微软小冰第五代产品的发布会上 , 时任微软小冰产品负责人彭爽谈到:“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 , 从两年前开始很多厂商都来找过我们 , 希望和小冰在IoT上有所整合 , 不仅在中国 , 包括日本也是 。 但是我们一直都保持克制 , 几乎全都婉言谢绝了 。 ”
而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上 , 亚马逊Echo的出货量已经超过千万台 , 人工智能助手Alexa渐成生态;苹果在当年的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智能音箱HomePod , 试图与亚马逊抢夺家庭娱乐中心;国内的小米、百度、阿里随后也在智能音箱上掀起竞争 , 为了抢占用户获取信息的未来入口 , 抢夺所谓的IoT控制中心 , 进行了10亿元量级的用户补贴 。
前后的反差 , 让外界看到了微软小冰的克制 , 希望小冰在微软打造的温室中“无病无灾”地长大 , 绝不会为了短期的利益“杀鸡取卵” 。 或许这才是小冰独立后最大的不确定性:一群秉承着技术理想主义的科学家 , 能否适应商业的现实主义?
至少在不到一年前的时候 , 小冰的商业化落地还被寄托于“以整体赋能、联合拥有、跨界生态等三种方式逐步推进 , 去解决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 ”不会单纯的销售小冰技术的API , 不会生产第一方硬件产品 , 不会通过大量的硬件补贴来获得OS的市场份额 , 同时也不会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单一的领域 。
微软小冰分拆后的最大悬念也在于此 , 到底是微软的立场和文化阻碍了小冰的商业化 , 还是团队本身的风格使然?在残酷的商业世界里 , 资本想要的绝不是浪漫的“人工智能少女” , 而是务实且有盈利前景的“下一个现金奶牛” 。
【小冰|微软小冰的“体面告别”】独立后的微软小冰团队还需要给出一个切实的答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