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平均降雨近60年同期最多 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四 )


此外 , 这只"怪兽"还从其他地方获取能量 , 导致梅雨锋偏强 。 2019年秋季发生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 , 同时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 , 导致副高显著偏强 。
与此同时 , 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 , 冷空气在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移动过程中爆发偏强 。 由此 , 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 , 致使梅雨锋偏强 , 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也明显偏多 。
10 雨带移动减轻防汛压力?
长江流域防汛压力并不会减轻
7月以来 , 我国主雨带维持在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 7月11日至12日 , 主雨带阶段性北抬 。
短暂间歇期之后 ,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 , 7月13日至16日 , 主雨带又将南落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 在此期间 , 主要强降雨区域会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 重庆东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还将有大到暴雨 , 局地大暴雨 。
马学款提醒说 , 这与4日至7日强降雨雨带有较大的重合度 , 需要关注降水的叠加影响 。
即使7月中下旬雨带东段北抬 , 长江流域防汛的压力并不会减轻 , 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明显降水依然会给水位高位运行的江河库湖带来威胁 。
11 极端气候事件会更多?
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 未来会增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 , 21世纪全球部分地区的高温和暴雨事件将趋多 , 干旱程度将加剧 , 威胁各国粮食、水资源和能源安全 。
黄磊介绍 , 虽然目前很难将单独一次天气气候事件(比如南方暴雨)直接归因于全球气候变暖 , 但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 , 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确实在增多增强 。
事实上 ,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 , 1951年以来 , 我国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都呈显著升高趋势 , 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强度更强、发生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 。
气候模式预估结果表明 , 如果不控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 , 未来全球范围内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将显著增加 , 到21世纪末陆地区域高温热浪事件发生概率将是现在的5-10倍 , 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区也将有所增加 。
因此 , 进一步增强我国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 需要将应对极端灾害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内容 , 强化极端灾害的风险防范措施 , 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 , 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 , 强化生态和环境气象服务 , 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 。
数说
4206平方公里
中国气象局昨日消息 , 受持续强降水和上游来水共同影响 , 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迅速增大 。 卫星监测显示 , 7月8日18时 , 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达4206平方公里 , 为近10年最大 。
185座
采访人员昨日从江西省防汛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 , 截至7月12日晚间 , 鄱阳湖区185座排涝设施单退圩堤(低水位时可用做农业 , 高水位时可蓄洪) , 已有153座进洪 , 剩下的32座单退圩堤也在昨日全部启用 , 开闸分蓄洪水 , 经分析可降低湖区水位25-30厘米 。
2278人
国家防总明确地方各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2278人并向社会公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