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欲式消费,正在把2200万年轻人逼上死路( 三 )

纵欲式消费,正在把2200万年轻人逼上死路
大量的真实案例映入眼帘 , 除了几个引起轰动的事件外 , 多数人都沦为了沉默的螺旋 。 诚然 ,这些年轻人应该自己承担责任 。他们透支消费 , 透支人生 , 透支身边的亲人 , 甚至透支了生命 。但是商家利用科技 , 利用对人性的研究 , 排兵布阵 , 一步步引诱处世未深的消费者 。这难道不是一种罪过吗? 当我打开某记账软件时 , 跳出来的是一则网贷广告;打开了一个视频APP , 随之而来的还是一款网贷广告 。打开一个常用的写作软件 , 又一个网贷广告 。打开一个新闻APP , 第一页还没刷完 , 就出现了一个网贷广告 。虽然笔者人至中年 , 暂时不缺钱 , 也没有过度消费的习惯 。但是 , 这些广告如此醒目 , 利息如此低 , 放款如此简单 , 时效又如此快 , 倘若我是一个想带女朋友去旅游的穷屌丝 , 我会不会尝试呢? 就算我这次很理性 , 远远地躲开 , 可下次呢? 这些广告就这样如影随形 , 出现在手机里、电脑上、地铁通道里、电梯门上...... 它们有资本的助推 , 有算法的加持 , 有媒体的裹挟 。而你我 , 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 。每一条网页、每一条植入广告、每一个路边灯箱 , 或每一条朋友圈信息 , 可能都在影响你的潜意识 。让你莫名其妙就做了以前不会做的事 。哪天你醒悟过来 , 发现自己和女朋友 , 蓦然站在一个鸟不拉屎的高原湖泊 。而手机则收到一个5万元按时还款的提醒 。一切都很方便 , 一切都很猝不及防 , 一切都来不及思考..... 这让人想起了知乎上一个很有争议问题:科技是善还是恶? 有一个高赞回答:科技只是一把放大镜 , 放大了善与恶 。在此 , 我想补充一句:那要看放大镜在谁的手中 。写在最后今天为什么会说这些呢?因为看到太多人透支消费 , 是为了心中的梦想 , 如今却被梦想拖累 , 举步维艰 。随着透支消费的风气盛行 , 多少年轻人透支了生活的希望 。年轻人没了希望 , 一个社会也就没了未来 。如果所有人都在消费 , 但没有人生产 , 没有人为时代的向前发展 , 付出劳动 , 那么所有人都活在虚无缥缈的购物幻想中的话 , 这个社会将会怎样? 前段时间 , 参加了一场金融机构的论坛 。很多传统金融机构 , 都把主要业务聚焦在了个人贷款领域; 再前段时间 , 参加一场互联网界的论坛 。在场的嘉宾 , 大谈特谈如何把网贷业务下沉到四、五级城市 。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 , 还是互联网新贵 , 似乎都看中了这块聚宝盆 。是啊 , 生意商场上哪有钱就去哪 。那是天经地义 , 无可厚非 。然而 , 看了CB insight出具了一份中美独角兽的研究报告 , 心中却有那么一丝凄凉 。报告中显示 , 中国和美国的独角兽公司数量 , 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 。然而 , 数量相同之下 , 却是公司类型的不同 。美国独角兽 , 集中在生物、制药、航天和无人驾驶 。这些行业科技含量高 , 为人类未来拓宽了边界 。而中国独角兽 , 则是蚂蚁金服、陆金所、微众银行、京东数科 。这类金融服务机构 , 主要聚焦在对内部消费的深挖 。笔者不是经济专家 , 不想做过多的解读 。但是以我浅薄的认知 , 不太相信单靠过度消费和个人借贷 , 就能让我们变得强大 。那些手握资源的缔造者 , 是否要重新审视一下这条路径?毕竟 , 作为体系的主要收益者 , 你们也是体系坍塌的主要受害者 。而作为一名年轻人 , 听我一句劝 。我没见过一个靠借钱消费 , 能过得好的 , 一个都没有 。这世界没有一劳永逸 , 唯有延迟满足;声色犬马只是幻像 , 精专勤勉才是真实 。正如作家廖一梅 , 在《悲观主义的花朵》中的一句话: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门钥匙 , 放纵肯定更不是 。本文原题为《纵欲式消费 , 和2200万沦陷的年轻人》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