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假体隆胸术后包膜挛缩诱发病因


隆胸是比较常进行的整容手术之一 , 通过在胸部植入不同大小的假体来改变乳房的形状和大小 , 假体植入物通常根据假体的形状、表面纹理、材质等进行区别划分 。 要论比较常用的植入物 , 那应该就是硅凝胶假体了 , 它是目前最受欢迎和可接受的用于隆胸的材料 。 普遍的共识是 , 与生理盐水相比 , 硅胶植入物的术后机械行为更像天然乳房组织 。
虽然能够解决胸部过小的问题 , 同时提升女性自信 , 但这与其他任何外科手术一样 , 都有存在并发症的风险 , 研究表明 , 假体隆胸后包膜挛缩并发症的风险已经从2.8%扩大到20.4%(研究总结认为包膜挛缩几率增加和不良整形机为谋取暴利不顾求美者权益有直接关系) 。
|探究假体隆胸术后包膜挛缩诱发病因
本文插图

光学显微镜下,该层包膜可分为两层:致密层和疏松层 。
1、致密层为包膜的内层,结构致密,含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和与假体表面平行、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 。 根据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分布特点,致密层可进一步分为:
①细胞层 。 为致密层的内层,由紧密排列的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和少量胶原纤维构成 。 该层实验侧包膜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对照侧少 。
②细胞纤维层 。 为致密层的外层,大量胶原纤维排列致密,其间散布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及毛细血管 。 此层包膜实验侧与对照侧无明显差别 。
2、疏松层为包膜的外层,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散有不成熟的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并可见较多的毛细血管和发育良好的小动、静脉 。
为了更好的区分包膜挛缩严重程度 , 大多用Baker分类系统区分
Baker分类系统是基于医生在患者中的临床发现的主观分类系统 , 将包膜挛缩的级别分为四类 , I和II没有临床意义 , 相对来说不论从外观、形态还是手感上 , 都没有太严重的症状 , III级和IV级具有临床意义和症状 , III表示中度挛缩 , 患者感觉有一定的硬度 , IV描述严重挛缩 , 后两者必须通过二次手术去解决 。
包膜挛缩是由对植入物的过度纤维化反应引起的 , 确定的风险因素其实很多 , 放置的位置、材质、医生剥离位置 , 医生技术等等 。 有症状的包膜挛缩通常通过外科手术进行管理 。
假体隆胸包膜挛缩诱发病因
原因一:过多的癞痕组织使得乳房植入物畸形
当过多的瘢痕组织在乳房植入物周围形成并收紧 , 导致其变得饱满 , 坚硬 , 并且可能畸形和扭曲时 , 则会衍生出包膜挛缩 。 这个时候并发症患者的胸部可能会感到僵硬和疼痛 。 这种情况发生的时间无法估计 , 但通常在原始隆胸后的几个月内开始 。 如果在几年后发生 , 可能是植入物破裂的迹象 , 更加需要引起重视 。 这和医生的技术有很大的关系 , 操作粗暴引发大量出血 , 从而形成过多癞痕组织 , 影响假体在体内留存时间 , 引发严重包膜挛缩 , 致使求美者走上修复道路 。
|探究假体隆胸术后包膜挛缩诱发病因
本文插图

原因二:包膜挛缩的产生同假体植入物本身关联密切
根据假体类型的研究:求美者倾向于咨询他们喜欢的植入物类型 , 或硅凝胶假体或生理盐水 , 特别是在美国 , 由于安全问题 , 进行了一场长期的临床试验 , 对多种类型的植入物进行评估 , 研究了在1,007名女性中使用硅凝胶假体和假体植入物的情况 , 三年后硅凝胶假体的研究报告称BakerIII/IV级包膜挛缩风险为2.4% , 生理盐水则到达了8.0% , 因此可以说明 , 在保证医生技术丰富高超的情况下 , 硅凝胶假体相对来说发生包膜挛缩的几率要小很多 。
根据假体材质的研究:毛面型乳房假体包膜挛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光面型乳房假体 , 毛面假体形成的生物微孔间隙呈无规则排列 , 能够促进细胞在假体表面的间隙内部和周围的生长 , 在这样的环境中 , 收缩力相互抵消 , 可减小包膜挛缩几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