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女|在这位父亲的绵绵爱意之下,他的9个孩子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宝贝,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这是梁启超1925年写给孩子的家书,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他对子女无限的宠爱。他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平日里十分忙碌。身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一生撰写过著作无数,其中,《饮冰室合集》就有148卷,1000余万字。然而即使工作繁忙,梁启超依然用自己绝大多数精力放在教育子女上。他给子女的书信,竟然占著作总量的1/10还多。平日里,只要抽出一丝时间,他都陪伴在子女身旁,用悉心的爱呵护他们的成长。在爱得熏陶下,梁启超的九个孩子都渐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个家庭培养出三位国家级院士: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这也是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其它几个孩子也成为了全国著名的诗词研究专家、军官、图书馆学专家、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等,皆为各个领域里,独当一面的人才。 对子女|在这位父亲的绵绵爱意之下,他的9个孩子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文章图片
相对于严厉的父亲,梁启超总是时刻流露出对孩子的关爱。孩子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细节,他都会过问。当孩子生病的时候,他会亲自探望,照料他们。甚至连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他都会仔细过问。无论行动上,还是言语上,梁启超都会毫无遮掩地对子女流露出最真诚的爱。就像他曾说过的那样:给孩子的爱,永远不怕多。 对子女|在这位父亲的绵绵爱意之下,他的9个孩子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文章图片
即使随着岁月的流逝,儿女们早已经长大,梁启超依然像他们小时候那般对他们嗲言嗲语地述说着无限关爱。后来,他的子女陆续出国留学,逐渐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纷纷忙于各自的事业,梁启超依然难以克制自己对子女的关爱。他经常拿起笔,写信至后半夜。特别是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里,他更是连夜不停地写着对子女的关爱,常常忘记了休息。他会亲切地用各种昵称,轻声呼唤他的小孩。每个孩子,他都给起了各种不同昵称,轮班上阵,即使孩子长到三十多岁,他依然在书信中,用亲切地昵称,呼唤他们。1923年,梁启超的大女儿梁思顺已经年满30岁,成为了三个孩子的母亲。梁启超却早信中这样说: “宝贝思顺:我现在回家看见许多小宝贝,忘记了你这大宝贝了,把三张好玩的小照寄给你的三个小宝贝罢。”不仅如此,梁启超还给女儿的三个孩子也取了昵称,亲切地用昵称呼唤他们。远在异乡的孩子们,也迫切地盼望着父亲的来信。他们也会以书信的方式和梁启超进行及时沟通。在1928年1月22日,梁启超的一封回信中写道: "你们这些孩子真是养得娇,三个礼拜不接到我的信就噘嘴了,想外面留学生两三个月不接家信不算奇怪!”就这样,他们之间的信件总是络绎不绝,长期保持着书信往来。 对子女|在这位父亲的绵绵爱意之下,他的9个孩子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文章图片
在孩子远赴加拿大的那段时间,梁启超更是无限牵挂着远在异国他乡的孩子。他独自在家掐指算准孩子们抵达的时间,及时写上一封书信,待到他们第一时刻即能收到。信中的内容也充满着丝丝挂念。梁启超在信中写道:“没出息的小庄庄,到底晕船了没有?你们到温哥华那天,正是十五。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点点滴滴的语言,无不透露出梁启超对待子女的牵挂,想必,子女看完信件之后,心里也会感觉到暖暖的。他会在心中直言不讳他的挂念,在心中写道:"小宝贝庄庄:我想你的狠,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你姊姊呢,他老成了,不会抢你的,你却要提防你那两位淘气的哥哥,他们会气不忿呢--小乖乖你赶紧收好吧.乙丑五月十三日爹爹寄爱!” 对子女|在这位父亲的绵绵爱意之下,他的9个孩子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文章图片
对待孩子,梁启超总是那般温柔,无论孩子年龄多大,他总是会像年幼的孩子那般温柔以待。孩子始终能感觉到父亲的温暖。梁启超不停地和他们保持精神上的联络,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即使,他们之间相隔遥远,也依然书信不断。父亲的爱,在孩子们内心深处点亮了一盏明灯。每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父亲总是能第一时间站出来,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 对子女|在这位父亲的绵绵爱意之下,他的9个孩子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文章图片
梁启超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业,却反对揠苗助长的行为。他认为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脚踏实地才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梁启超曾经写信对孩子们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秉着一颗做学问的心去努力,不可骄盈自满,亦不可怯弱自馁。他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也在他频繁的建议下,拥有一颗踏实治学的心。相比孩子的学业,梁启超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以及鼓励孩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见到孩子的作业多了,他甚至会说:“每天要拿出几点钟来,每礼拜天拿出天把来玩玩,因为做学问,有点休息,从容点,所得还会深点,所以你不要只埋头埋脑做去。”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梁启超不但不会批评,还会即使给予鼓励和安慰。他曾在书信中写道:“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呢?”、“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就好了” ……等类似贴心的话语。梁启超指导孩子要注意劳逸结合,切勿死读书。放平心态,多注意科学学习方法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