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股民”李书福再战A股
本文插图
【吉利|“股民”李书福再战A股】在犹豫与迟疑中 , 牛市倏忽而至 。
7月10日 , 资本市场略微回调 。 上证指数收于3383.32点 , 跌1.95%;深证指数收于13671.24点 , 跌0.61%;创业板指数收于2778.46点 , 涨0.75%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6万亿 , 连续七个交易日突破万亿 , 连续五个交易日突破1.5万亿 。
在这片沸反盈天的喧嚣下 , 时隔十七年 , 李书福带着他的吉利汽车向A股走来了 , 没有人会想到 , 这个曾经的“放牛娃”又一不小心与“大牛市”撞了个满怀 。
这会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 还是李书福又将再次被这一波突如其来的意外“闪了腰”?
旧梦难消
在内地融资上市其实一直都是李书福的第一选择 。 2002年 , 成立不久的吉利汽车开始进入加速生长时期 , 融资找钱成为了头等大事 。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扩张 , 公司开始筹划上市 。 当时 , 长城汽车、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已经先后在港股或内地上市 , 而李书福的选择则既包括了当时热门的港股 , 也包含国内股票交易市场 。
本文插图
吉利汽车在内地上市的消息成为了外界关心的重点 。 关于后者 , 对于羽翼未丰的吉利汽车来说 , 借壳上市是最理想的选择 。
确定了这一路线之后 , 吉利汽车便开始多次与壳公司接触 。 李书福在访谈中透露的信息来看 , 吉利曾先后锁定4家壳公司 , 3家绩优股 , 1家ST 。
其中 , 与全柴动力(SH600218)的合作几近成功 。 2003年6月 , 全柴动力发布公告称公司正与吉利控股集团接洽 , 对受让事宜进行谈判 。 两方态度而言 , 收购已经是板上钉钉 。
对于2003年的吉利来说 , 汽车市场的大门才刚刚打开 。 外界对于李书福这个“莽汉”的评价并不比几年前的造车新势力高到哪去 。 它不仅需要一个资本运作平台 , 还需完成产业链条的纵深一体化 。 而全柴动力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相当理想的选择 。
本文插图
然而 , 李书福最终没能好事成双 。 全柴动力的所在地安徽政府更希望由本地车企来完成收购 , 而不是吉利 。 最终 , 在各种外界因素的阻拦下 , 李书福第一次冲击A股只得以失败告终 。
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看
吉利与沪深股市的一次擦身而过 , 再见已过去了17年 。 期间 , 尽管吉利汽车一直偶有回归A股传闻浮现 , 但每次都被立刻澄清 。 或许 , 上一次被A股“闪了腰”的李书福已经暗自下定决心 , 要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切入点 。
时间来到2019年 , 李书福终于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科创板 。
兵马未动 , 粮草先行 。 在2003年的时间节点 , 吉利之所以需要尽快上市融资 , 是因为其确立了集团第一个中长期规划———“骏马”、“猎豹”、“雄狮”三大工程开始陆续实施 , 最终目标是要使吉利汽车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超过10% 。
本文插图
如果说上一次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车是为生存而战 , 那么这一次 , 集团全力转型出行科技公司则是目标直指行业第一 。 为了这个目标 , 李书福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找钱之路 , 这在历来以不缺钱形象示人的吉利历史里并不十分多见 。
5月29日 , 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 , 将以每股10.8港元的价格配售6亿股 , 通过配股筹集资金64.47亿港元 。 配售完成后 , 李书福个人持股比例由43.88%降至41.2% 。
正在所有人都为吉利突然的融资配售摸不着头脑的时候 , 公司紧接着发布了公告:公司正在积极筹划回归科创板上市 。 这回答了此前外界猜测的种种问题 , 包括吉利与沃尔沃合并的上市疑云 。
推荐阅读
- 中国新闻网|A股重回强势!沪指大涨3.11%,股民加仓时机又来?
- 股票行情|A股重回强势!沪指大涨3.11%,股民加仓时机又来?
- 中新经纬|90后股民炒股经:凭运气赚的钱最后都会凭实力亏掉
- 中年|发现很多年轻股民都还不知道「关灯吃面」的典故,这里介绍一下
- 中年|股民们,又该给泰禾员工“发工资”了
- 股票行情|牛市终结了?沪指一天下跌4.5%,A股蒸发3万亿,股民人均亏两万
- 中新经纬|洪水过境股民揪心拷问上市公司:受灾了吗?救灾了吗?
- 新股民之家|中芯国际开出95元至尊价,大盘150点快速回落!
- 股票行情|洪水过境股民揪心拷问上市公司:受灾了吗?救灾了吗?
- 草根创业|农民变股民 增产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