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价券|这种“编外货币”几乎涵盖三百六十行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这种“编外货币”几乎涵盖三百六十行
原创 赵铭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文│赵铭
所谓代价币( 或代价券、代价筹) , 即未经政府批准 , 一些商家企业等单位自行制作的小范围或内部流通的起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作用的小额临时货币 。 如果说官方发行的货币是有“编制”的正式工的话 , 代价货币显然是“编外”的临时工 , 限时限区域流通 , 一定程度上代替辅币在市场上使用 , 在特定历史时期起到了补全货币制度的积极作用 。 近代上海地区发行的代价货币尤为多见 , 这些非官方发行的“编外货币” , 五花八门 , 琳琅满目 , 为当时的商品流通和经济流转贡献了力量 , 是货币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笔者近来整理藏品时发现了不少馆藏代价类货币 , 现列举一二如下 。
代价券
代价券|这种“编外货币”几乎涵盖三百六十行
本文插图

大光明、国泰等影院代价券壹角
一般纸质的代价货币称作“代价券” , 也有叫“代用券”或“兑换券”等 。 形制仿照当时的官方货币 , 多为横版 。 据《老上海代价币代价券》中所载 , 民国时期上海的各行各业几乎都发行过代价券 , 包括酒楼菜馆、烟杂业、茶点西餐、酱园酒行、百货业、茶食粮果、娱乐业、服务业、卷烟业、文教业、南货业、菜场、中西菜、绸布业、粮油业、香烛业、钱庄典当业、工厂企业等 。
以这张馆藏“大光明、国泰等影院代价券壹角”为例 , 为长方形横版 , 一面中文一面英文 。 票面原本印刷的面额为壹角 , 有“此券作价壹角只准向国泰、大光明、大上海、南京及丽都大戏院充购戏券之用不得兑现”的说明 。 后又加盖一层 , “做旧法币 , 代价壹元 。 在大光明、国泰、美琪、南京或丽都大戏院通用 。 有效期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底为限” 。 面额由代价壹角变为了壹元 , 或许体现了当时的通货膨胀情况 。 除了戏院代价券外 , 馆藏还有上海自由农村牛奶代价券、大华舞厅代价券、上海赛跑俱乐部代价券、新世界乐园代价券、锟源新记烟行代价券、川沙四三区商联会购物代价券等 , 涵盖吃喝娱乐购物各个方面 。
代价券|这种“编外货币”几乎涵盖三百六十行
本文插图

上海同和泰兑换券铜币念枚
还有一类较为特殊的代价券 , 称为“轿饭票” 。 最初轿饭票是清末民初上海高档妓院妓女自制的铜制代币 。 当时上海妓院业发达 , 上等妓女出局要带一帮随从 , 诸如乌师(琴师)、龟奴(男跟班)、大姐(女跟班)、轿夫等 , 开支统一向客人收取 , 由客人书写凭证统一结算 , 其中给轿夫等人的账称为“轿饭账” 。 后由于轿夫账额低 , 改为先从妓院账房支出再统一结算 。 妓女出行不带现钱 , 便有人邀请钱庄制作代币为筹码 , 作临时小额支付之用 , 称作“轿饭票” 。 当时为铜制代价币 , 形式多样 , 制作精美 , 信誉良好 , 有香炉形、宝鼎形、双鱼形等十多种形制 , 上面刻有妓女的花名及“铜元念枚”等字样 。 民国时期 , 轿饭票逐渐发展为纸质 , 由钱庄印刷发行 , 面额为“念枚”或“20” , 与铜质轿饭票一脉相承 。 “念”是上海话中“20”的读音 , 念枚铜元票也是上海地区钱票中的一大特色 。 目前所见上海地区钱庄发行的念枚铜元票 , 多被认为是“轿饭票” , 尤其这些发行钱庄往往位于旧上海以四马路为中心的“红灯区”一带 。 馆藏这枚“上海同和泰兑换券铜币念枚”即是如此 , 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发行 , 面额为“铜元念枚” , 四角饰以“念”字 , 票面中间心形画框里绘“五子登科”图 , 下方印有“凭票即付 执此为凭”字样并盖有钱庄印章 , 下方中间印有同和泰钱庄地址 , 背面为英语印刷 。 这种铜元票在一定范围内 , 如妓院、钱庄附近的商店、饭馆、茶楼及小商贩中流通 , 是当时上海租界内风行一时的民间代价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