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打公交”上班免去通勤奔波 女白领又穿上了高跟鞋( 二 )


怎么开线?大数据“撮合”海量需求
今年疫情期间,定制公交成了“网红”。2月17日,线路征集正式启动后,不到一周时间,共收到3万余条个人申请和500多家企业申请。面对海量出行需求,如何快速、科学地撮合需求,给出最优开线建议?答案是——大数据智能开线技术。
“公交企业强项是线下运营组织,在互联网平台算法优化、乘客需求收集、市场营销方面不占优势。”北京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通过与启迪出行这一互联网智能公交领域的技术开发及运营团队合作,定制公交在开线技术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打开大数据智能开线系统,一张北京路网地图上,密密麻麻布满了不同颜色的小圆点,五环内几乎看不见空白,这些圆点都代表着出行需求。“橘黄色的是出发地,蓝色代表目的地,每当乘客通过小程序在线提交线路需求,都会立即生成这样的图标,哪个区域需求集中,非常直观。”启迪出行公司总经理孟伟操作着电脑,又打开另一种展示方式,地图上蓝线是通州土桥至望京地区的一条预售线路,上车站、下车站多少人提交了申请,都用红色圆点标记着人数,而从人数统计到线路生成,都是系统借助算法自动完成。
大数据智能开线,比过去线下人工统计快得多。孟伟举了个例子,今年4月一天晚上,运营人员打开电脑,忽然发现系统里多了一条线路,从西六环外的西山湖小区到张郭庄地铁站。原来,小区居民听说定制公交后,在业主群里扩散消息,大家当晚在小程序上填报,人数达到了开线条件,这条线路就自动生成了。而在过去,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征集需求、人工开线需要一两个月时间。
“目前,线路长度没有限制,但多数在15公里至30公里,太短没有出行痛点,太长又会有票价门槛。”孟伟告诉采访人员,一条线路如果有100个人提交申请,开成的希望就很大。
当然,一条线路从生成到开通,还要经过许多道关。比如,系统生成线路后,一线运营部门要实地验证,确定线路走向;根据需求明确上下车站点、发车时间;线下进行站点走合,确保线路快速直达……与常规线路相比,定制公交还要经受预售“大考”,目前预售达到27人才能开成。许多需求集中的线路精心设计完,却发现订票人数很少,调查一圈发现,用户填写需求,但实际还没复工或者在家办公。此外,线路走向、发车时间都要精准匹配需求,线路才能撮合成功。
“除了新技术,成功的产品还需要提升用户体验,加强与乘客互动。”孟伟打开定制公交升级版小程序,选择进入一条线路购票页面后,地图右侧出现了“线路规划”图标。进入“线路规划”,乘客可以选择“我要加车”、“我要加站”、“我要改时间”,在线提交需求,为自己的线路做主。拿武夷花园到望京的线路来说,5月上线运营两周后,受复工影响,五环路高峰期开始堵车,乘客纷纷要求调整路线,运营部门迅速调研、修改线路,改走四环主路避开拥堵路段,全程节省半小时,乘客人数也翻了一倍多。
北京日报客户端|“打公交”上班免去通勤奔波 女白领又穿上了高跟鞋
文章图片
工会牵头 企业“班车”解决通勤难题
与个人申请撮合的线路相比,企业员工集体定制的线路由于通勤时间统一、乘车人数“达标”,开线效率要更高。
17时45分,一辆定制公交准时从航天信息园外的佟家坟公交站发车,驶向回龙观,车上20多位乘客均是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都住在清河、回龙观一带。该公司工会负责人赵欣告诉采访人员,公司附近没有地铁站,员工居住较多的北部城区没有直达公交,为了保障员工疫情期间高效、安全通勤,工会牵头收集了乘客出行需求,并在线提交了申请。
采访人员了解到,航天信息园区共有两千余名员工,根据前期出行需求调研,企业一次性自主规划出数条往返线路,除了目前已经成功开通往返回龙观的一对线路,还有往返望京、门头沟石厂村、天通苑和良乡等地区的多条线路正在内部招募乘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