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每天多看目标,别老想困难"


毒品|【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每天多看目标,别老想困难"
本文插图

杨朴在向村民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
毒品|【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每天多看目标,别老想困难"
本文插图

杨朴(左)同且莫村村支书吉朵子举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 。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 。 检察日报社于近日发起“我的美丽乡村”主题征文活动,面向全国检察机关征集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传报道作品 。 征文活动开始后,各地积极响应,踊跃投稿,现将部分优秀作品摘编刊发,敬请关注 。
杨朴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检察院派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依洛拉达乡且莫村的“四治专员” 。 依洛拉达乡很艰苦,苦得超出杨朴的想象:乡里没有街道、餐馆、商店、电视、洗衣机,一日两餐简单凑合,洗热水澡必须去县城……
且莫村有242户115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4户62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3.98% 。 杨朴接手依洛拉达乡社区戒毒站工作时,该戒毒站工作在全县排名倒数第三,乡上管控的100多名吸毒人员不少已长期失联 。
面对这些,杨朴咬紧牙关想要改变这里 。
拜了一位彝语老师

穷根连着毒根,毒根连着病根 。 除“根”很难,难在山高路险,仅2018年凉山州就有12名扶贫干部殉职在路上难在开展脱贫工作非常不容易,缺少日常保障难在言语不通,沟通障碍,融入困难 。
扶贫工作有困难,不能让语言成为“拦路虎” 。 杨朴一边工作,一边拜了一位彝语老师 。 大概用了半年时间,他就可以用彝语与群众进行日常交流,逐步熟悉了彝族同胞的语言习惯、礼仪礼节、风土人情 。
用脚丈量工作
凉山的路,看着近,走着远 。 如果说杨朴的工作有点成效,那是靠双脚走出来的 。 他说,要问民心在哪里,民心就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辛勤工作中!
一条连当地彝族同胞都很少走的山路,杨朴为走访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吸毒人员小龙(化名),每月都要抽出一天时间去一次 。 凌晨5点出发,徒步翻越5个山头,走6个小时的山路,直到中午才能到达位于海拔3000米的大山山腰上小龙的家,对他进行康复谈话和检测 。
彝族姑娘洛洛(化名)吸毒但一直未到戒毒站报到,也没有联系方式 。 丈夫去世后,她唯一的亲人是她的哥哥,但哥哥长期在外打工,对妹妹的情况一问三不知 。

根据凉山州禁毒办文件的规定:原则上2019年8月1日后未报到的社区戒毒吸毒人员、社区康复吸毒人员将不再修改逾期未报到状态,一律报送强制戒毒 。 为了对洛洛负责,让她赶在2019年8月1日前报到,杨朴多次走访其所在村的村干部和村民,还专程赶往她婆家所在村了解情况,但洛洛始终杳无音讯 。
从乡政府到洛洛家的2个小时路程,杨朴已经记不清走了多少遍 。 后来,只要一看到杨朴出现在村子里,村民都会远远叫道:“洛洛不在家 。 ”
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杨朴一直没有放弃,最终找到了洛洛,并及时向当地禁毒办报告了洛洛的情况,将她正式纳入了管控系统 。
杨朴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走遍了依洛拉达乡每一个村落,几乎在用脚丈量工作,最终实现了对社区戒毒吸毒人员、社区康复吸毒人员100%管控 。 三个月后,一直排名垫底的依洛拉达乡社区戒毒站工作便跃升为全县第一,在凉山州439个社区中排名第三 。
但在杨朴的心里,这些排名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老百姓心中有名次 。
更理解什么叫守望相助
杨朴出生在巴中市一个贫瘠的山村,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大学 。 上学时,为了节省回乡的路费,4年里,他只回过巴中两次 。
从贫困中走来的人,更能理解什么叫守望相助、什么叫以心换心 。

脱贫攻坚,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用耐力、定力和专注力,一针一线缝制出脱贫后的美好生活 。
2018年,刚到依洛拉达乡时,杨朴刚好遇到退耕还林测量 。 他每天行走在田间山坡:因为没有经验,不知道扎上裤腿,腿上爬满了蚂蟥早出晚归,带的饮水不够,渴得嗓子冒烟,只能闭着眼睛强迫自己喝下小水沟里还有蚯蚓蠕动、浮着残枝败叶的山泉水下山的时候,因为坡度太陡,几乎是匍匐在地、手脚并用爬下来日照强烈,身上脱了几层皮……但他却说:“每天多看目标,别老想困难!”近两年来,杨朴在盛夏时节顶着烈日上山勘察过项目,也在寒冬腊月踩着大雪走访过贫困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