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丹霞:从“地学国粹”到世界遗产( 二 )


丹霞地貌|丹霞:从“地学国粹”到世界遗产
本文插图

丹霞的生命周期
任何地貌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 丹霞也不例外 。 丹霞地貌的演化过程始于红层盆地的抬升 , 完整的红层从被流水侵蚀出沟谷开始 , 到峰丛林立 , 再到孤峰散落 , 直至辽阔的侵蚀平原 , 完成一个地貌的生命周期 。 “中国丹霞”系列的6个遗产地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呈现了上述地貌发育的演化序列 ,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从侵蚀量最小到最大的地貌侵蚀过程 。青年早期——贵州赤水 , 是高原峡谷型丹霞的代表 。 遗产地西区尚保留有较大面积的、连续的高原面 , 四周有深切的峡谷分布 。 这里有最为典型的阶梯式河谷与最为壮观的丹霞瀑布群 。 这时大自然刚刚赋予丹霞新生 , 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青年晚期——福建泰宁 , 是雏形峰丛峡谷型丹霞地貌的代表 。 尤其是上清溪地区 , 以“最密集的山峰和网状峡谷”为特色 , 山峰间以峡谷、巷谷和更窄的线谷相分割 , 正值红层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 地貌被流水侵蚀的盛期 。壮年早期——湖南崀山 , 是密集式丹霞峰丛-峰林的代表 。 这里沟谷加宽 , 山峰分离 , 起伏剧烈 , 波澜壮阔 , 丹霞发育正当年 。壮年晚期——广东丹霞山 , 是簇群式丹霞峰丛峰林的代表 。 丹霞山的山块疏密相间 , 成簇群状分布 , 宽谷与峡谷组合 , 景观丰富多彩 。老年早期——江西龙虎山 , 是疏散峰林宽谷型丹霞的代表 。 流水这把刻刀在龙虎山侵蚀出宽阔的河谷 , 蜿蜒的泸溪河将两岸浑圆、疏散的丹霞峰林和孤峰串联一体 。老年晚期——浙江江郎山 , 是高位孤峰型丹霞的代表 。 在海拔500米的丘陵上 , 耸立着高达350米以上的砂岩孤峰三爿石 , 被认为是最高大的孤峰 , 石峰间形成了最幽深的巷谷远远望去 , 犹如默默守望的老者 , 在夕阳的映衬下 , 透出坚守的悲壮 。
丹霞孕育的审美文化
一个地方的山水必能影响一个区域或民族的审美文化 。 特色鲜明的丹霞地貌自然美深刻地影响着当地文化 , 并孕育了一系列专属丹霞美学的词汇 。
更加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 , 是丹霞地貌所富有的更高层次的意境审美文化 。 如丹霞地貌的紫红色调给人庄重和神圣之感 , 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表现权威、富贵、吉祥的色调一致 , 也是中国宗教崇尚的主色调 。 而丹霞山块又多为城堡状 , 被称为万古金城 , 因而成为宗教人士向往的理想风水宝地 , 在丹霞地貌区或丹霞洞穴建设寺庙 , 从环境角度加强了宗教场所的威严感和神秘感 , 使丹霞地貌区成为宗教圣地 。
因此 , 丹霞自然风光与神秘意境的结合 , 成为中国古代崇尚的崇高美和神仙境界的代表 , 故在中国丹霞区域形成一种独特的“丹霞文化”现象 。
丹霞地貌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丹霞地貌区变化剧烈的地貌条件 , 引起了局地小气候和水热土肥的强烈分异 , 从而形成复杂多变的局地生境 , 使得丹霞地貌区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高 。 因此 , 丹霞地貌区成为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的关键区域 , 是保护生物学和生物群落动态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丹霞地貌已经与生命构筑了一种伙伴关系 , 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 是全球保护野生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生物物种资源的关键区域 , 也是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的重要自然栖息地 。 尤其是中国丹霞的6处世界自然遗产地 , 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由东南季风驱动下发育形成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代表 , 存在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序列 。
【丹霞地貌|丹霞:从“地学国粹”到世界遗产】同时丹霞地貌的离散性使得其生境表现出强烈的片段化 , 自然形成的生境片段化 , 具有特殊的孤岛效应、山顶生态效应和沟谷生态效应 , 为保护生物学和生物群落动态学研究提供难得的天然实验室 。丹霞作为中国特殊的地貌类型 , 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瑰宝 。 丹霞由中国走向世界 , 它的科学价值、生态学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