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国楷|【打造文旅名城 走进传统村落】《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群山环抱三间房 青瓦石屋见古朴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打造文旅名城 走进传统村落】《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群山环抱三间房 青瓦石屋见古朴
寇国楷|【打造文旅名城 走进传统村落】《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群山环抱三间房 青瓦石屋见古朴
本文插图

寇国楷|【打造文旅名城 走进传统村落】《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群山环抱三间房 青瓦石屋见古朴
本文插图

寇国楷|【打造文旅名城 走进传统村落】《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群山环抱三间房 青瓦石屋见古朴
本文插图

掩映在绿树之间的三间房村 , 每一间石屋都有一个久远的传说 。本报采访人员李英平 摄
□本报采访人员 牛超/文 李英平/图
三间房地处宝汝古干道旁 , 在宝丰县观音堂林站西北约6公里处 , 村名缘于清代恩贡生寇国楷迁移建房 。 村子背靠风景秀丽的蟒病坡 , 东临垛上村的祖师庙 , 南临罗顶村清末防匪患修建的石寨 , 西接刘秀与王莽兵戎相见的古战场汝州小木场 , 北连世界四大冰川遗址之一的汝州罗圈村 , 被群山环抱着 , 景色优美 ,2016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三间房”的由来
7月2日 , 在宝丰县观音堂林站文化站站长赵保国的引导下 , 汽车沿宝汝古干道向西北方向行驶 。 不一会儿 , 一座依北石河而建的村落便出现在眼前 。 村头石桥的一侧立着一块大石头 , 上面写着“三间房”三个大字 , 旁边还有一棵大柳树 。 站在树下望向对面 , 错落有致、高大的青瓦石头房整齐而古朴 。 因为天旱 , 河里水势不大 , 几只鸭子在水中嬉戏 , 让这个被大山环抱的村落有了灵动之气 。 跨过石桥 , 村里青石铺路 , 幽静古朴 。
寇国楷|【打造文旅名城 走进传统村落】《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群山环抱三间房 青瓦石屋见古朴
本文插图

三间房村的特色地标
寇遂堂今年61岁 , 是该村党支部书记 , 也是寇氏第20代后人 。 据寇遂堂介绍 , 目前该村总共有246户1076口人 , 保存较好的古院落有24处、8大庭院 。 据寇氏家谱记载 , 寇氏先祖是山西洪洞人 , 明初迁居河南密县(今新密市)城东寇家寨 , 其中有一位皇帝钦点的恩贡生 , 名叫寇国楷 。 公元1768年 , 寇国楷带着三个儿子从密县出发来到观音堂 , 发现这里山高林密 , 环境清幽 , 便暂时在一处山岭上住了下来 。
闫根海今年83岁 , 是寇家的外孙 。 据闫根海说 , 他奶奶的娘家是三间房寇姓人家 , 他爷爷去世后 , 奶奶带着父亲回娘家三间房居住 。 “目前 , 我们家已在此居住了126年 。 ”闫根海说 , 关于寇国楷还有一个传说 , “当时寇国楷带着三个儿子在山上过日子 , 虽然辛苦劳作 , 但山岭薄地耕种难以果腹 。 一天 , 一个云游的僧人来敲门 , 请求住宿避寒 。 寇国楷便将家中食物都拿了出来 , 招待僧人 。 三天后 , 僧人离开时指着东部山腰处说 , 那里有处好阳宅 , 可以保你一家人丁兴旺 。 听了僧人的话 , 寇国楷便从山上搬到僧人指的山腰处 , 建起了三间茅草房 , 繁衍生息 。 这就是现在三间房村的位置 , 也是三间房村名的来历 。
|“三间房”的历史
当初的“三间房”还在 , 但茅草房早已变成了瓦房 , 墙皮还是用泥巴糊成的 。 大门紧闭 , 没有人居住 。 院内铺的青石经过风吹日晒 , 已经风化成“颗粒” , 无声地向后人诉说着那段历史 。
寇国楷|【打造文旅名城 走进传统村落】《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群山环抱三间房 青瓦石屋见古朴
本文插图

“屋顶已被后人多次更换 , 但房屋的墙体、根基并未动过 。 而对该房屋妥善修缮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 , 此时寇氏出了一个大户寇庭献 。 这个人在《宝丰县志》中有记载 。 ”赵保国任宝丰县观音堂林站文化站站长20余年 , 对当地的历史很有研究 。
寇国楷|【打造文旅名城 走进传统村落】《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群山环抱三间房 青瓦石屋见古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