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月收入一百元,真的能够养活一家五口人吗( 二 )
同样见证这“月入100”购买力的 , 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 , 中国老百姓的另一项全新消费——金银首饰消费 。 1982年8月9日起 , 黄金销售制品正式在国内恢复销售 。 一枚14k金戒指 , 当时花37元钱就能买到 。 纯度更高的18K金饰品 , 最便宜的也只要49元 。 《新民晚报》在是年秋天 , 就以生动的笔墨 , 记录了一位羊毛衫厂老工人在“上海工艺品服务部”挑选首饰的过程 , 老工人家属还自豪表示这是“用自己的钱买的” 。而在那篇新闻报道里 , 《新民晚报》也记录下了“上海工艺品服务部”门口 , 那从“起了一个大早”后就排起来的长队 。 这难忘的一幕也恰恰证明:“选首饰”这件昔日的奢侈事 , 在改革开放的伊始 , 就已步入寻常百姓家 。与之类似的“奢侈品” , 更有今天一件早已成“古董”的家用品:缝纫机 。 改革开放早期 , 上海年轻人的结婚就讲究“三转一响” , 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三个“转”和音响 。
但在改革开放前 , 缝纫机的售价就常年在一百四十元以上 , 对于多数中国家庭几乎天文数字 。 1980年代起 , 缝纫机的价格虽然依然在一百五十元左右 , 销售却是爆火:1979年中国缝纫机产量只有540万架 , 1982年就涨到2000万架 。 1985年中国家庭缝纫机拥有量更是破亿 , 平均每一百个中国城市家庭 , 就拥有86架缝纫机 。自行车更是如此:在1980年代之前 , 自行车与缝纫机同列“三转一响”中 , 是出名的“奢华象征” 。 比如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售价 , 通常在195元左右 。但中国老百姓“买车”的热情 , 也是从此拦不住:1980年这一年 , 中国的自行车成交额就高达18.5亿元 , 占中国日用机电销售额的近百分之十七 。 1981年中国的自行车产量是1952年的218倍 。 中国每百户城乡家庭 , 拥有126辆自行车 。 各省会城市以及直辖市里 , 每百户家庭更拥有170辆以上 。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 , 这个数据 , 更是在以几何级数飙升……
简单的“月入百元”的情景 , 却恰恰和这一类火热消费息息相关 。 那一段年代的生活记忆 , 不止有彩电冰箱空调家电的演进 , 更有这些同样贴近生活的变化 。 杨在葆那一声“中国人的生活开始好起来”的感慨 , 也正在这些看似寻常的改变里 。 “一百块钱能否养家”的话题背后 , 是老一代人的艰苦奔波与生活记忆 , 更是那影响深远的 , 现代中国高速发展的脚步 。参考资料:陈煜《中国生活记忆之80年代》、经济观察报《开放中国:改革的40年记忆》、张化桥《谁偷走了我们的财富》、汤鹏主《建国60年农民收入增长的历史轨迹》、凤凰书品《围观名人的故事:鲁豫有约系列》、《郑州物价志》《天津物价志》
推荐阅读
- 十多年前这部刷新三观的电视剧,竟启蒙了一代人
- 混作滔滔一片潮
- 让孩子不要甘心做“砖”是教育的第一要务
- 蓬佩奥放言要把中国变成下个伊朗,打回40年前原形
- “凶手”30年前被枪决,“被害人如今还活着!
- 雪都尚志|尚志公安千里缉凶 成功破获18年前命案积案
- 犯罪|悬赏通告!事关18年前命案!看到此人请立即报警
- 中年|9年前,在缙云一垃圾堆里被“捡到”的18岁女孩,结婚啦!
- 广西石头会开花?专家分析它形成于3亿年前(图)
- 小龙坎,还记得两年前说好的摄像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