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非典、考于新冠,这届孩子太难了!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 , 2020年高考在推迟一个月后 , 终于在今天举行 。据悉 ,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1万 。 他们中的大多数 , 出生于“非典”那年 , 而今又要在“新冠”之后面对大考 。提及“高考”一词 , 它与很多东西有关 。 理想、青春、希望、遗憾……它总是让人又爱又恨 。可尽管如此 , 当真正面对它时 , 众人又都会迸发出“全力以赴”的勇气 。有人说:“高三之后 , 我再也没有拿出半条命去做一件事了 。 所以无论如何我都感激「高考」 , 尽管它让我如此辛苦 。 ”
长久以来 , “高考”都是一个掺杂着诸多复杂情绪的词汇 。人们很难用简单的字词去形容它 , 因为比起一个专有名词 , “高考”更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满是变化 , 诸多惊喜 。高考不容易 , 这是公认的 。这种强烈的认同感来自每一个经历过的人 。 于是 , 人们时常会对这场特殊的“全国统一考试”抱有畏惧心理 。疲惫、枯燥、无聊……很多消极词汇 , 构成了高考的刻板印象 。
艰难 。这或许是很多人在提起那段前途未卜岁月时的印象 。 可是痛苦之外呢?高考 , 到底给人带来了什么?
在人们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日益丰富的今天 , 越来越少数的人有机会真正体验“全力以赴”、“背水一战”的感觉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这种相对悲壮的场景描写 , 在很多人看来更像是极具戏剧色彩的夸张比喻 , 可在毛坦厂中学 , 这却是每一位高三学子的日日夜夜 。
毛坦厂中学教室在收获“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标签之后 , 毛坦厂中学也渐渐被众人神化 。相比于其他高校在高考中喊出的“一锤定音”的决绝 , 毛坦厂中学似乎更擅长鼓励众人建立“来者可追”的勇气 。因为每年在这里参加高考的上万名考生中 , 有近三分之二为“复读生” 。
毛坦厂中学的一天 , 永远都是从朗读与背诵课文开始的 。以班级为单位 , 杂乱的人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填满学校 , 混乱中承载的 , 是孩子们近十年的光阴 。早晨六点二十分 , 复读班早自习 。 近百人坐在教室中大声重复着课本上的知识点 , 这是最常被使用的记忆法之一 , 纵使学生自己也无法分辨这是否真的有用 。
毛坦厂中学高三学子背诵单词晚上近十一点 , 复读班学生结束晚自习 , 陆陆续续回到家中 。 一天的课程已经足够疲惫 , 但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选择在睡前多背几个公式和单词 。“也许高考时恰好会用上 。 ”类似的话 , 孩子们从入学那天起就在听了 。
放学后在家里复习的毛坦厂中学学生图源:中国新闻网备战高考一年 , 大大小小的考试近乎填满了每一位高三学子的生活 。每次成绩公布时 , 老师都会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叫到办公室里 , 面对写在试卷上的分数 , 孩子们说:“我想过很多次 , 但我还是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 。 ”迷茫、紧张、忐忑、错乱 , 毛坦厂中学之外 , 这也是很多高三学生的状态 。
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哭泣的学生毛坦厂中学位于安徽省大别山区所在的小镇 , 这一特殊的选址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 , 在这里除了“读书” , 学生别无选择 。“大战在即” , 可以利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格外珍贵 。为了节省出更多的时间 , 毛坦厂中学的许多陪读家长选择将午饭送到校门口 , 如此孩子只需要花费10~15分钟吃饭 , 而余下的午休时间 , 便可由学生自己利用 。
毛坦厂中学门口吃午饭的学生一人高考 , 全家陪读 。 如此一来 , 高三一年更像是一场“家族战役” 。根据统计 , 毛坦厂镇常年租住着8000多户陪读家庭 , 人数是当地居民的两倍 。 就算不能亲自陪读 , 家长也会找到当地的“全托”机构来帮忙操持孩子的日常饮食起居 。竭尽全力为孩子读书提供便利 , 这大概是每一个高三陪读家庭都曾经历过的事情 。
毛坦厂中学门口给孩子送饭的家长当“普通考试”升级为“招生考试” , 当“个人战役”升级到“全家战役” , 高考在这种情况下自带“压力” 。不用提成绩 , 不用说梦想 , 它就单单站在那里 , 便能让每一位考生扪心自问:到底怎样的结局 , 才能配得上这一路努力付出的自己和家人?
推荐阅读
- “禁欲系”莫迪
- 李福超简历
- 新冠肺炎有哪些“非典型”症状?专家详解应对方法
- 非典型|新冠肺炎有哪些“非典型”症状?专家详解应对方法
- 易中天:非典型腐败比非典型肺炎更难对付
- 江湖术| 有西大律师的一次非典型成功广告
- 吴晓波点评大众心理学家
- 谈一谈爱国问题
- ai爱ai产生于人脑,还是产生于人心
- 爱产生于人脑,还是产生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