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视过去项羽为何最终很可惜地失败了

对于2000多年前的楚汉战争 , 一直都是以留下巨大遗憾的方式永远成为历史 。 很多人在一种不自由的状态下 , 顺从历史 , 或者糊涂地想当然解释历史 。 其实都没有从根本上找到本质的原因 。从对军队的领导、战争的指挥、和实际的作战能力上讲 , 项羽是绝对完胜刘邦的 。 但最后为何失败了 , 白干一场 , 为他人做嫁衣裳 。 根本的原因 , 在于他太年轻 , 其起兵的出发点太单纯 , 只是以推翻秦朝暴政恢复六国为己任 , 在政治上 , 没有来得及准备如何统治庞大的国家 。 这也是范增的过错 。鸿门宴不杀刘邦的决策其实没有错 , 错的是分封各国时 , 没有解散各自的军队 , 没有进行实质的牵制 。 没有把他们的队伍打散 。 也没有建立全国性统一的军政指挥系统 。 等于只进行了灭秦 , 没有进行取代 。不应该讲情面封楚怀王做义帝 , 应该继续封他为某个地方的小楚王 。从客观情事讲 , 当初楚怀王夺取军权 , 不派他西征 , 扶持宋义和刘邦 , 就已经失去道义 , 背叛项家 , 忘恩负义夺权排斥 。 杀了宋义 , 就已经不受楚怀王约束 , 楚怀王的一切政令均已失效 。 包括约定 。 巨鹿之战后 , 实际已作为诸侯上将军 , 就是全国的军队统帅 , 已经越过楚怀王 。 实际应该立即发令给刘邦 , 要求其服从指挥 , 听令而行 。 而非任其自主 。 可以安排章邯等去狙击不听令的刘邦 。 要求其等待大军一起攻秦 。秦王子婴已很早消去帝位 , 实际已经先行投降 。 可以说项羽实际已经很早灭秦破秦 。 只不过路途遥远 , 没有时间及时亲临而已 。 子婴选择一个弱者的刘邦急于投降 , 是自找死路 。 也是挑拨义军矛盾 。因此 , 先入关者为王 , 无论从哪方面都不是借口 。 也构不成刘邦反叛的理由 。理由只是项羽没有做好政治准备 , 给人机会借口而已 。韩信的崛起 , 要归功于他不为人知 , 他的阴谋诡计无人了解 , 而上大当 。项羽分封诸王 , 而自己的功臣不受封 , 是最大的败笔 。 英布被拉拢去 , 彭越背后捣乱 , 曹咎失败、龙且被害 , 是失败的前兆和致命打击 。暗杀义帝完全没必要 。总之 , 因为年轻 , 没有政治准备 , 总的路线方向错误 , 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 其中范增要负很大的责任 。 张良起到敌对破坏作用 。想想刘邦当初借兵5000才生存下来 , 什么实力能力 , 完全是忘恩负义 。 农夫救的蛇 。当初出面争取西入破秦 , 其实是有人后面指点的 , 不然哪有胆量去 。 因为主力在巨鹿 , 西入破秦反而没有重兵 , 投机取巧才是关键 。楚汉相持5年 , 项羽没有想到一个个把刘邦手下逐个清除 , 也是妇人之仁 。签订鸿沟协议、上李左车的当 , 更加显得年轻没有城府没有政治抱负 。 不败本身很难 。 不想当帝王怎么能当帝王?项羽之败实质是自己之败 。 自己自杀 。并非什么用人等等世俗之见 。可以作为反证的就是三国称霸 , 刘备再仁义 , 再会用人 , 自己不行 , 还是失败了之 。天下大势是要国家一统、消除诸侯国战乱、同时减轻秦朝苛政 。 这个大势不明白 , 反而分封诸侯 , 各自坐大、各自攻伐、不听政令 , 岂能成功 。后期只针对刘邦一人 , 不消弱他的帮衬附庸 , 又怎能彻底打败他呢 。也许只能怪天命只安排他灭秦 , 而没有安排他统治全国 。 按照道家的信条 , 最高领导人不需要太强大 , 相对柔弱 , 才能统御亿万普通人民 , 才能与这些普通民众心意相通 , 从而带领大家 。 不然过于优秀 , 远离民众 , 只好成就个人的赫赫武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