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摩健康|人生美好的状态就是,知道何时把门打开,何时安静走开,梁冬( 二 )


答摩健康|人生美好的状态就是,知道何时把门打开,何时安静走开,梁冬
文章图片
二者中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平衡态呢?或许就是我们称之为「中道」的状态吧 。 审时度势 , 不是说前进好或不好 , 也不是说待在原地好或不好 , 这中间都有艺术可言 。 这也是为什么孔子老年时慨叹「如果我年轻的时候多读几遍《周易》 , 可能会少犯更多的错误」的原因 。
《周易》的核心观点是「处经守常、通权达变」——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生命状态 , 守住这种状态 。 但同时又对外界的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 知道当力量、气候已经发生改变时 , 要积极地拥抱变化 。
【答摩健康|人生美好的状态就是,知道何时把门打开,何时安静走开,梁冬】而且在这个过程中 , 保持对变化的敏感和捕捉 , 以及自己与这种变化之间的协调性带来的某种警惕和觉察 。 这也许就是人生所有艺术的核心 。
一个人什么时候该勇敢 , 什么时候该隐忍?就像李宗盛在一首歌里写到:「那一夜你喝了酒 , 带着醉意而来 , 朦胧中的我不知道该不该将门打开 , 你彷佛看出我的犹豫 , 轻轻哭了起来 , 然后隔着纱门对我诉说你的悲哀 , 刹那间我突然了解你这样的男人要的不只是爱 , 什么时候该给你关怀 , 什么时候我又应该走开……」
李宗盛认为人生美好的状态是 , 什么时候把门打开 , 什么时候又安静地走开 , 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 只有你对现在的状态的揣度 。
孔子对子路批评的核心其实是 , 他担心子路这样一个常常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孩子 , 由于有勇气、会武功、对自己的力量过度自信 , 而不懂得保护自己 , 不懂得在某种程度上隐忍 。
答摩健康|人生美好的状态就是,知道何时把门打开,何时安静走开,梁冬
文章图片
在进与退之间 , 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 尺度在哪里呢?结合前一篇 , 尺度大概是做到十分 , 位居七分 , 说三到五分 , 整体而言是比较均衡的 。
而现实生活中 , 大部分人是说了十分 , 位居十五分 , 真实的自己只有三分 , 这就是错配 , 会带来种种危险 。
答摩健康|人生美好的状态就是,知道何时把门打开,何时安静走开,梁冬
文章图片
人也许可以欺骗别人 , 但不要欺骗自己
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 , 在心里都问问自己:「我做了哪些能力和知识不匹配的事」「我做了哪些冒进的事」……哪怕我们没有勇气当众承认 , 没有勇气改正 , 但一定要有勇气在内心跟自己说:「你知道自己做过了吗?」
人也许可以欺骗别人 , 但不要欺骗自己 , 因为骗的时间长了 , 就会活在一种虚假的想象中 。 以为自己就是想象的那个样子 , 而这一点恰好是非常危险的 。
孔子说子路「无所取材」——做事不知进退 , 其实说的是子路活在一个以为自己很勇敢 , 且拥有正义的想象中 , 但是以他的智慧以及隐忍的能力 , 不足以承担这一切 。
如果一个人能常常在睡觉前反省一下 , 告诉自己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子的 , 也许会更加心安理得 。
答摩健康|人生美好的状态就是,知道何时把门打开,何时安静走开,梁冬
文章图片
当然 , 这和现代社会许许多多人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匹配 。 所以小梁的意思是 , 这是一个时代的共业 。 每当我想到这些状况的时候 , 就觉得自己越发理解孔子 , 他看着河水说:「河水就这样流过去了 , 世界就是这样流变的 , 人们就是这样骗来骗去 , 演来演去 , 骗完别人骗自己 , 骗到有一天无可奈何 , 生命的真相浮现出来 , 才是一件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 」
孔子看着人们都在演来演去的时候 , 内心一定充满了某种同情 。 当我们在阅读《论语》时 , 当我们在感受《论语》背后那位老先生的种种情非得已的痛苦时 , 我们是不是慢慢慢慢地开始理解了一些更美好的、素直的真相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