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小电将上市,共享充电宝能否登陆诺曼底?( 二 )
当然 , 再扣除采购充电柜机的一次性成本 , 以及签约大商户的入场费和日常维护的人工成本 , 单店单柜在3个月内回本并不困难 。
深圳一家充电柜机服务商的王经理也表示 , 他们业务主要是为客户售卖柜机产品和技术服务 , 按照订购柜机数量收费;以12口机柜为例 , 采购500台以上的价格为1550元/台 , 服务商分润5% 。
图片
上述服务商提供的柜机报价单
王经理认为 , 即使现在贴牌做共享充电宝 , 平均2-4个月也能回本 , 如果在三四线或更下沉的市场做 , “三电一兽”的优势也不明显 , 回本时间会更短 。
实际上 , 共享充电宝的赚钱效应 , 早在诞生之初就被认可 。
小电科技投资方、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就表示 , 充电宝设备成本很低 , 运维成本也并不算高 , 盈利模式清晰 , 基本上两三个月就可以回本 。
小电科技创始人唐永波也认为 , 自己走访商家时曾发现 , 超市一瓶10块钱的酒 , 在酒吧要卖30块 , 说明用户在潜意识里认可溢价 。 而此后 , 小电停掉了所有市场活动 , “2018年初 , 小电的收入涨了4倍 , 瞬间就盈利了 。 ”
共享充电宝的赚钱能力 , 数据上也有所体现 。 聚美2018年财报显示 , 街电实现超8亿元营收 , 营业利润达到3700万元 。
要知道 , 2017年 , 街电可是净亏损1.33亿元 。
可以看出 , 2017年共享充电宝方兴未艾 , 资本方的到来搅动了一池春水 , 为抢夺市场 , 企业给商户开出天价入场费 , 同时补贴消费者 , 行业竞争高度非理性 。
到今天 , 共享充电宝市场回归理性 , 资方捂紧钱袋子 , 在场的企业必须强化自我造血能力 。 因此 , 租金涨价来了 , 天价入场费没了 。
这是大势所趋 , 但共享充电宝赚钱效应的本质何在?
方海认为 , 相比于同时期站上风口的共享单车 , 共享充电宝的损耗更低 , 这是行业能盈利的一大因素 。
损耗低意味着节流好 , 但共享充电宝能盈利 , 关键还是开源 。 2017年以来 , 各家企业烧钱抢市场砸出来了用户习惯 , 而在即时充电设施逐步普及的过程中 , 用户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还将与日俱增 。
按地歌网前述的盈利模型来推算 , 拓展柜机点位更多是消耗固定成本(柜机采购费、充电宝折旧) , 只要跨过早期投入阶段 , 店面客流又相对稳定 , 单个充电机柜的盈利能力会不断提升 。
显然 , 共享充电宝是门好生意 , 也因此吸引来真正的巨头 。
战火永存
与绿色的小电柜机、黑色的怪兽充电形成鲜明对比 , 黄色的美团充电宝正铺向全国 。
去年8月 , 晚点LatePost报道 , 美团点评将重启共享充电宝业务;到今年3月 , Tech星球消息称 , 美团充电宝业务已经运行一个月 , 正在全国100多座城市进行地推 。
作为生活服务领域的“老大哥” , 美团点评的入场有望再掀行业波澜 。 但据小电科技内部人士向地歌网透露 , 目前在一线地推上 , 小电还未对美团采取针对性应对动作 。
对美团点评的入局 , 方海认为 , 目前用户对共享充电宝并未建立明显品牌认知 , 消费者更注重充电宝的实用性;因此 , 各家企业都没能在C端形成使用壁垒 , 新入局的美团也是如此 。
从这一层面看 , 共享充电宝的竞争核心聚焦在争夺点位资源 , 将柜机铺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 , 因为在产品没有本质差异的情况下 , 优质点位数量越多 , 用户消费频次就越高 。
所以 , 共享充电宝企业正轮番上演点位争夺战 。
争夺点位和C端价格战的逻辑如出一辙 , 就是让利给商家 。 怪兽充电的一位BD向地歌网表示 , 抢夺商户就是怪兽如果给了60%的让利 , 小电就会去谈70%的让利 , 而怪兽知道了 , 就会和商户签分润75%的合同 。
推荐阅读
- |英睿达P5欧美上市 TLC颗粒镁光自研主控
- |未来充电宝将会被取代?还真别说,迷你快充头确实有说法
- 寒武纪|寒武纪科创板上市首日:85后创始人陈天石身价超250亿元
- 寒武纪|寒武纪上市首日股价飘红 陈天石“高光时刻”背后业绩增长乏力 业务僵局难解
- |「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今日科创板挂牌上市,市值突破千亿大关
- 机智萌妹|未来充电宝将会被取代?还真别说,迷你快充头确实有说法
- 泡泡网资讯|英睿达P5欧美上市 TLC颗粒镁光自研主控
- 科创板上市|哪吒汽车启动C轮融资 寻求2021年科创板上市
- 招股书|刘诗诗、吴奇隆旗下稻草熊影业递交赴港上市招股书
- 新机发布|苹果游戏手柄曝光:Lightning 接口,支持无线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