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门头沟乡村里的垃圾分类:早晚两次吹哨清理,一天5吨工作高效

《北京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修订一月有余 , 京城各处垃圾分类热情高涨 。 在京西大地门头沟 , 各村更是想出了各村的高招 。 常住村民超过5000人的军庄镇军庄村拉起了一支11人的垃圾分类队伍 , 由村两委牵头 , 村物业和垃圾分类指导员实干 。 一个多月来 , 这支小分队用哨子开路、电瓶车收纳 , 定期开会优化分类流程 , 将村里日产近5吨的厨余和其他垃圾分得井井有条 。
【北京垃圾分类门头沟乡村里的垃圾分类:早晚两次吹哨清理,一天5吨工作高效】北京垃圾分类门头沟乡村里的垃圾分类:早晚两次吹哨清理,一天5吨工作高效
文章图片

每天早晚两次吹哨收垃圾“收垃圾喽!”每天早上7点 , 军庄村的村口就会传来一声悠长的招呼声 。 紧接着一阵清脆的哨声仿佛一只小手 , “敲”开一家一家的门户 , 收上来一袋袋装好的垃圾 。
“菜叶、剩饭放厨余垃圾袋内 。 玉米棒子、大棒骨要放入其他垃圾 。 ”尽管已经如此收纳月余 , 队长马庆生上门时仍会一边叨念一边检查 。 看到分得好、分得对的 , 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 。 看到分错、分乱的 , 他就亲自下手 , 当着对方的面二次分类 , 并且笑着说:“您瞧瞧我咋分的 , 学学就会 , 不难 。 ”
每天早上7点到9点是小分队的工作时间 , 4辆电瓶车逡巡于村子四方 , 在3.05平方公里的村域内完成三轮收纳工作 。 让起早的老人、上班族和喜欢熬夜的年轻人都能把一晚上积攒的垃圾按时交纳 。
下午5点到7点 , 小分队则会再次吹哨上门 , 收集白天各家各户的垃圾 , 同样是三轮 , 兼顾到早出晚归的人们 。 最终实现全村垃圾日产日清 , 不留死角 。
与此同时 , 小分队会巡视每一个垃圾桶 , 发现满溢或垃圾过半的则进行清理 。 每次巡视一圈下来 , 4辆电瓶车都会满载而归 , 军庄村的街面上却不见垃圾的踪影 。
如今 , 要是听不见小分队哨声 , 大家心里都不踏实 。 “那还有啥说的 , 效果不是明摆着么 , 干净呀 , 大伙出门走走心里也痛快 。 ”村民们说 。
最开始招人都被“累跑了”在军庄村这个垃圾产量“大户” , 收纳难、分类难的问题更不是一天两天过了 。 军庄村两委委员 , 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杨玉海介绍 , 由于常住村民超5000人 , 单单厨余垃圾一项 , 每天产量就超过900公斤 , 再加上近4吨的其他垃圾 , 军庄村110个垃圾桶长期处于满溢的状态 。
“最早我们弄的是垃圾站、垃圾楼 , 大伙嫌味太大 , 清理起来麻烦 , 就换成了桶 , 可是每天量太大了 , 只靠村里原有两名清洁工完全清不过来 。 ”杨玉海说 。
清理不过来 , 村民又缺乏主动分类意识 , 结果就是垃圾桶成了中心点 , 围着垃圾桶总有一圈垃圾袋 。 风一吹 , 垃圾就随之飘出来 , 满街都是 , 弄得全村人谈之色变 。
怎么管?谁来干?为了更好落实《北京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 给村民们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 , 村两委成员和村物业管理负责人石明芳坐到一起 , 商量成立垃圾分类小分队的事 。
“村里还有一些待业人员 , 咱们正好以村集体和物业的名义招聘 , 这样还能解决一部分人就业 。 ”“可这活……”几个人商量了一上午 , 并没有拿出更好的办法 , 暂时采纳了招聘上岗的主意 。
别说 , 招聘信息一放出去 , 当天下午村委会就来了六名应聘者 , 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 听说只需要每天跟物业人员一起清理村里垃圾 , 每一位都跃跃欲试 , 恨不得当时就上岗 。
杨玉海说 ,“别着急 , 先干两天看看 , 能胜任了咱们再签 。 ”换上工服 , 六名新人和两位物业的垃圾分拣员一起上岗 。 可是第二天中午 , 杨玉海得到汇报 , 新人们集体“失踪”了 。 “有的说腰椎不行 , 桶太沉 , 拉不动 。 有的说太味儿 , 回家家里人不乐意 。 ”听到物业人员的回复 , 杨玉海哭笑不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