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生态扶贫看景东」生态工程引领 实现山绿民富( 三 )


就业扶贫“接地气”
云南网|「生态扶贫看景东」生态工程引领 实现山绿民富文黑安置点内即将投入使用的扶贫车间
在景东诸多生态扶贫工程中 , 就业扶贫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 。 该县通过积极探索 , 千方百计为外出务工群众寻找工作岗位、实实际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 让务工群众“安安心心打工去、开开心心回家来”成为现实 。
“什么人想培训、什么人想就业?景东在‘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做出尝试 。 ”县里在村民小组建立脱贫工作委员会、对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 , 借助挂包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小组干部、网格化管理员“五支队伍”力量 , 结合已脱贫人口“回头看”等重点工作 , 对就业群体实行逐村、逐户、逐人大摸排、大宣传 , 发放就业宣传单2.5万多份 , 发送外出务工宣传短信1万多条 , 建立农村劳动力动态调查管理台账;建立县、乡、村、组和贫困户“五级外出务工微信群”、QQ群 , 及时发布外出务工政策、企业招聘信息、就业培训等信息 , 让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在第一时间了解就业信息 , 第一时间报名就业 , 实现了就业扶贫信息上的互联互通 。 通过“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 精准掌握了就业群体底子 。
“如果不到外面打工 , 我们原来欠下的8万多元贷款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还清 。 ”这是曼等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其文夫妇最直接的感受 。 两年前 , 李其文夫妇响应景东就业扶贫号召 , 一起到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务工 , 通过近一年的辛勤付出 , 夫妇俩还清了贷款 。
把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技能培训作为提升贫困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手段 , 顺应省外用工需求向技能型人才转变的新形势和景东县产业发展实际 , 技能培训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二者紧密衔接 , 有针对性开展混水墙砌筑、钢筋绑扎、农村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家政服务、民族民间建筑、网络创业等技术培训 , 培训内容涵盖畜牧、茶叶、烤烟、蚕桑、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 授人以渔 , 让每个贫困群众掌握一门就业技能 , 拥有一把致富的“金钥匙” 。
景东县把就业扶贫的目光聚焦在就业服务和平台的搭建上 , 在全县多地成立服务站 , 全面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 。 同时 , 结合景东县实际 , 不断丰富就业“题库” , 积极与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对接招聘岗位 , 为景东县就业人员量身打造上百个工作岗位 , 不让就业群体做“填空题” , 而让就业群体做“选择题”的有效做法 , 极大地尊重了就业群体的就业意愿 , 让“迈出一步”成为更大可能 。
出去后遇到困难怎么办?出去后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怎么办?景东县把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当作破题的重要抓手来实施 。 在如何“送”上 , 由政府与企业进行对接后 , 采取统一组织 , 统一安排 , 统一输出的“三统一”方式 , 将外出务工人员安全送到企业 , 并安排专人帮助他们办理好相应的交接手续 。 在如何“扶”上 , 定期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跟踪回访 , 定期和不定期走访用工单位 , 了解用工单位对劳动力、劳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 协调维护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 同时 , 做好家中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服务工作 , 帮助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成员遇到的现实困难 , 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出得去、留得住、能致富”目标 。
现场见闻
铺就绿色增收路
望着即将收获的桃子 , 锦屏镇黄草岭村委会大丫口村民小组的孙泽富脸上笑开了花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多年来 , 他家的经济收入以玉米为主 , 收入不多还累人 , 这两年响应政府的号召 , 发展花椒、桃子等经济作物 , 效益明显提升 。 在县城的另外一边 , 龙街乡小龙街村南卡村民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丁学云也是同样情况 , 在听从村干部的建议后 , 放弃烤烟而种起了枸杞、甘蔗、晚熟芒果、大棚蔬菜等 , 收入很是可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