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得得APP|区块链“军备竞赛”:全球科技巨头攻抢授权专利( 二 )


事实上 , 将审查时间考虑在内 , 可以预见的是 , 一两年以后 , 等潮水逐渐褪去的时候 , 那些“伪区块链申请”也自然会裸露出来 。
“出海量”是重要指标
白建民说 , 一项专利有没有价值 ,第一要看它是否是有效专利 , 即它的稳定性;第二要看这项专利技术在未来是不是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第三要看这项专利技术未来的可替代性强不强 。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底层基础设施 , 可以破除过去的信任壁垒 , 从而可以增强多主体之前的协作关系 。 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技术 , 区块链在数字化浪潮下被看得格外重要 。
由于专利一般都是超前的 , 所以也很难有人去精准预判5年或者10年后市场对于这项专利的接受程度 。 因此 , 无论是大型科技公司还是初创企业 , 都纷纷注重提前布局专利保护 。
一方面 , 当专利得到授权后 , 可以看作是公司技术实力的体现 , 另一方面 , 公司也在寻求从大量的专利基数中去赢下市场竞争 , 或者通过将专利技术许可给整个市场从而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 。 许可制度的完善也是最近专利法修改所希望能够引入的 。
在《2020年区块链领域全球授权专利报告》中 , 有两项关联数据引起了链得得的注意 。 在全球区块链授权专利的市场占比中 , 美国占39% , 韩国占21% , 中国排名第三 , 占19% 。 这也从一方面说明这三个市场是目前最有可能先落地的区块链市场 。
链得得APP|区块链“军备竞赛”:全球科技巨头攻抢授权专利
本文插图
区块链领域授权专利国家/地区
阿里巴巴(含支付宝)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的212件授权专利中 , 有126件是中国境外的国家/地区获得授权的专利 , 境外授权比例超过59% , 也进一步显露了其区块链全球布局的目光 。
在白建民看来 , 出海量也是检验其专利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 他告诉链得得 , 相对于在国内申请专利 , 专利出海的成本要达到10倍甚至20倍之多 , “你不可能随便决定往海外市场砸这么多钱 , 肯定需要对专利技术的创新水平有很高的把握 , 对市场和业务的发展有前瞻性的判断 。 ”
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硬道理
在当前的区块链产业发展中 , 两类主体的技术创新最为活跃——一类是区块链平台服务商 , 另一类是区块链应用服务商 。 当然 , 很多公司会同时提供这两种服务 。 链得得了解到 , 在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中 , 技术偏好和场景偏好基本上是“五五开” , 有一半的专利围绕在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建设 , 有一半专注于应用场景开发 。
此前 , 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区块链负责人蒋国飞曾透露过 , 蚂蚁集团在区块链专利方面 , 基于业务逻辑和商业应用的占比为38% , 底层基础技术占比62% 。
白建民表示 , “我们一方面从2016年开始扎扎实实去钻研技术 , 另一方面 ,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 , 我们的重要使命还在于把研发出来的技术落地到具体的场景 , 为行业、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商业价值 , 这些非常现实的需求反过来也促使我们能够在各种商业场景中去设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 我们现在有50+场景 , 这些场景的需求和挑战十分巨大 , 我们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地攻坚 。 所以 , 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 , 再到大量的技术和场景落地 , 看起来成了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 。 ”
这也就回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专利的申请为了什么?不可否认 , 数量的积累会引起质变的产生 , “出海量”的大小是检验专利质量的重要标准 , 但最重要的是能够真正解决技术瓶颈和场景落地问题 。
以“隐私保护”为例 , 这是区块链领域的难点 。 区块链中各个节点持有相同的账本 , 各个节点的账本上存储的数据一般是明文的 , 这对于一些商业应用场景无法满足隐私保护的需求 。 而隐私保护方案也包括有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可信硬件环境、全同态密文计算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