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5G国际新标准定了,商用再进一步!全球将掀起5G建设热潮 ,这些产业有望站上风口

7月3日晚11时许 , 5G第一个演进版本标准终于宣告完成 , 国际标准组织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 。 标准冻结意味着产品开发测试可以启动 , 可以逐步投入商用 。
自3GPP在2001年冻结R4版本的3G标准后 , 持续以R+数字编号的方式发布新版本标准 。 2018年6月5G第一版R15标准冻结 , 这次冻结的是R15的增强版本 。
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就R16标准的情况采访了3GPP RAN全会副主席、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徐晓东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R16标准紧密围绕5G的新能力拓展、现有能力挖潜以及运维成本降低 。 R16标准下的5G可以支持更高要求的uRLLC(高可靠、低时延)能力 , 将加速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拥抱5G的进程 , 同时 , 会进一步加速AR、VR等XR产业的发展 。
徐晓东认为 , 5G的技术能力已经相对比较全面了 , 可以更好地接受各种应用的挑战 。 当前 , 设备商、运营商 , 终端厂商以及其他应用提供商 , 都可以积极行动起来了 , 全球将进一步掀起5G整体建设的热潮 。
5G首个演进版本标准落地
行业发展 , 标准先行 。 既然是演进版本 , R16在功能方面必有过人之处 。 通俗地说 , R15的特长是支持5G提供比4G更高的速率 , 重点面向C端用户;而R16将5G的特长延伸至网络的极低时延与高可靠性 , 使5G能在行业应用中大显身手 , 进一步拓展B端用户 。
R15在制定过程中 , 力求以最快的速度产出“能用”的标准 , 满足了5G多方面的基本功能 。 而本次冻结的R16 , 实现了从“能用”到“好用” , 围绕“新能力拓展”、“已有能力挖潜”和“运维降本增效”三方面 , 进一步增强了5G更好服务行业应用的能力 , 提高了5G的效率 。
不过 , R16标准的诞生也曾经历坎坷 , 最初的预计完成时间是2019年底 , 后因故推迟至2020年3月;今年初 , 受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移动产业的影响 , R16标准发布的时间再次推迟3个月 。 标准专家努力工作 , 力保指导设备开发的ASN.1和OpenAPI按原计划6月推出 。
按照中国移动的说法 , R16标准不仅增强了5G的功能 , 让5G进一步走入各行各业并催生新的数字生态产业 , 还更多兼顾了成本、效率、效能等因素 , 使通信基础投资发挥更大效益 。
其中之一是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应用 , 引入新技术支持1微秒同步精度、0.5-1毫秒空口时延、“六个九”可靠性和灵活的终端组管理 , 最快可实现5毫秒以内的端到端时延和更高的可靠性 , 提供支持工业级时间敏感 。
面向车联网应用 , 支持了V2V(车与车)和V2I(车与路边单元)直连通信 , 通过引入组播和广播等多种通信方式 , 以及优化感知、调度、重传以及车车间连接质量控制等技术 , 实现V2X支持车辆编队、半自动驾驶、外延传感器、远程驾驶等更丰富的车联网应用场景 。
对于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应用 , 最新版本的5G标准核心是提供了更低的时延 , 以空口时延为例 , 4G大概是10毫秒左右 , 5G缩短至只有4G的十分之一 。 想象一个自动驾驶的场景 , 时延越低 , 车车通信、车路通信的效率才更高 , 能在极短时间内对道路情况做出反应 。
面向行业应用 , R16引入了多种5G空口定位技术 , 定位精度提高十倍以上 , 达到米级 。 这又是什么概念?数据显示 , 传统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实现5-10米的定位精度 , 而刚刚完成组网的北斗系统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 最新版本下的5G定位精度介于两者之间 。
据了解 , R16是对R15的进一步增强和丰富 , 不会影响现有建设和终端使用 , 但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 系统升级以软件升级为主 , 这个版本演进就好像是我们手机的软件更新 。
在R16的制定过程中 , 中国厂商贡献颇多 , 例如中国移动在R16标准化中 , 提交技术提案3000余篇 , 占全球运营商提案总数的三成以上 , 主导完成15项技术标准制定工作 , 包括高铁场景性能提升、增加部署灵活度的非同步载波聚合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