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持续了53年的“五代十国”,除了一个“乱”字,还有什么?


[唐朝]持续了53年的“五代十国”,除了一个“乱”字,还有什么?
文章图片
[唐朝]持续了53年的“五代十国”,除了一个“乱”字,还有什么?
文章图片
[唐朝]持续了53年的“五代十国”,除了一个“乱”字,还有什么?
文章图片
[唐朝]持续了53年的“五代十国”,除了一个“乱”字,还有什么?
五代是处于唐与宋之间一段仅有53年的历史时期 。 长期以来 , 它给人的印象只有一个字——“乱” 。
在这一历史时期 , 军阀混战 , 弱肉强食 , 带来的是民生凋敝、经济破坏、文化倒退 。
不过 , 许多历史学家也认为 , 五代的“乱”其实只是一种表象 。
在“乱”的背后 , 其实隐藏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
从唐到宋 , 虽然仅仅间隔了53年 , 但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
这正是因为五代起到了重要的过渡和转折作用 。 这种过渡和转折 , 都有哪些体现呢?
一、政权军权财权
1、枢密使
枢密使出现在唐朝后期 , 起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职务 , 它负责沟通皇上和宰相 , 相当于文字秘书 。
但后来 , 随着宦官逐渐把持朝政 , 枢密使的地位节节攀升 , 他们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
五代伊始 , 后梁将枢密使由内朝官改为了外朝官 , 也就是说它不再是皇帝的私人机构 , 而是成为正式的行政部门 , 并开始掌握全国最高军政大权 。
此后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也都设枢密使 , 而且这个职务皆由皇帝亲信或者是宰相兼任 , 其权势之重 , 另其他朝臣望尘莫及 。
而且 , 有的枢密使甚至敢于与皇帝叫板 。 后周时期 , 王峻身兼枢密使、宰相之职 , 他自恃位高权重 , 常常对太祖郭威出言不逊 , 当时还直接干预了对宰相任命 。 就连郭威的养子柴荣都要惧他三分 , 待王峻死后才敢回京城 。
枢密使权力之大 , 是当时武人跋扈的一个缩影 , 当然也是王朝屡屡更迭的重要原因 。
所以 , 所谓“物极必反” , 在北宋初期 , 宋太祖赵匡胤就对枢密使的权力进行了分割 。 他们不仅丧失了行政权 , 就连基本的军权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
2、三司使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几乎失去了统管全国财政的能力 。 各地藩镇不但手里有私兵 , 还能私自积蓄钱粮 , 形同独立王国 。
于是 , 唐朝将本来由户部掌握的财权交给了新设的三个财政部门 , 合称为三司 。 他们各司其职 , 各成体系 , 目的只有一个 , 加强中央的财权 , 削弱藩镇财权 。
但是 , 此后的中晚唐包括再往后的五代时期 , 朝廷都没有真正把各地藩镇的财权统一过来 。 这种现象直到北宋建立才获得了根本的改观 。
北宋时期 , 三司的权力进一步加强 , 完全掌握了全国的财政大权 。 三司的最高长官三司使又被称为是“计相” , 其地位与参知政事、枢密使相当 。
二、禁军制度
五代时期短短53年 , 除了南方诸政权相对稳定以外 , 位于中原的王朝换了5个 , 皇帝换了13个 。
之所以会如此 , 除了因为藩镇制度没有被根本废除外 ,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禁军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改革 。
在唐代 , 藩镇有募兵的权力 , 他们所募得的兵称为牙兵 。 牙兵虽是藩镇的私人武装 , 但也常常拥立新的主帅 , 轻易干掉原来的节度使 。
因此 , 藩镇节度使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 , 还会组织一支亲军 。
而当他们成为皇帝后 , 这支亲军就成为了侍卫亲军 。
而侍卫亲军因为一家独大 , 同样会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 所以 , 后周时期 , 柴荣又单独成立了殿前司 , 作为与侍卫亲军互相制衡的力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