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北斗导航系统市场应用:前期行业需求急迫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成功发射 , 正式开启了我们国家全面自主可控、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运转大幕 。 接下来在全世界的应用扩围是整个卫星导航生态都极其关注的方向 。
其实卫星导航系统早已悄然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近到日常不离身的手机 , 远到对山川湖海的测控、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场景的辅助定位等 。
华西证券研报认为 , 2020年 ,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 北斗将拉动超过3000亿元规模的市场 。 参考GPS的发展路径 , 北斗应用经过了一号国防为主、二号行业推广之后 , 正处于由国防应用、行业应用加速向大众应用推进的时间转折点 , 有望在自主可控等政策以及新兴应用对卫星导航定位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实现市场空间的快速打开 。
有业内人士向采访人员指出 , 不过在美国GPS系统多年来探索的成熟应用之外 , 在其他领域是否能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 , “北斗”和“新基建”碰撞出的巨大创新生态如何快速承载落地 , 产业链厂商都在思考 。
北斗三号的突破点
从1994年开始立项的北斗一号到如今的北斗三号 , 迭代的不仅是地理意义上从中国及周边 , 到亚太地区 , 再到全球的覆盖范围 , 也是更贴合实际场景需求的精准度、通信友好程度等 。
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专访时 , 广州海格通信(002465,股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任专家田震华表示 , 相比前面两代 , 北斗三号的各项关键技术要求有进一步拔高 , 进而对产业链厂商的技术要求也更高 。
田震华向采访人员分析道 , 北斗三号作为立足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 , 在卫星发射、星座构建、卫星测控、地面遥控控制等方面都有更高的技术要求 。
同时 , 北斗除了定位、授时和导航之外 , 还有独特的短报文通信功能 。 以通信终端为例 , 使用的射频芯片、基带芯片等器件都比之前要更为复杂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已经考虑了升级换代的因素 , 各种设备都具备一定的兼容性 , 在系统升级过程中仍然可以顺利运行 。 同时 , 在北斗三号的使用过程中 , 也会明显感受到性能的提升 , 例如定位精度的提高、短报文通信能力增强等 , 系统的整体服务能力也变得更强 。 ”田震华进一步表示 。
另据采访人员了解 , 为了配合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 , 我们国家在前期已经在全球多个地方布设信号测控站点 , 用以评估系统运行状态;面对卫星导航系统在室内应用的短板 , 产业链厂商也在探索接下来多元融合导航技术的应用 , 这包括惯性导航、视觉导航等 。
此前中海达(300177,股吧)董事长廖定海就告诉采访人员 , 卫星定位和惯性导航相结合的组合导航 , 可以较好解决室内等空间的导航问题 。 中海达在惯性导航方面已经布局得相对完善 , 可以开始探索落地 。 接下来会朝着让成本降低、体积更小巧的方向探索 。
这意味着卫星导航技术依然有进一步突破的空间 , 比如被行业称为卫星导航系统的“真命天子”——原子钟的精进和应用 。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曹冲认为 , “从当初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时的每三十万年累计误差为一秒 , 到现在最高的原子钟精度已经可以达到三亿年累计误差为一秒 。 但是 , 人们往往还没有真正完全认识到这样的高度 , 而且还埋怨没有好好利用时间信号参量 。 ”
行业应用愈发迫切
“北斗”已经存在于关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 就连对成本高度敏感的农业领域也是如此 。
一名行业分析人士向采访人员表示 , 当前北斗系统在国内的应用成本已经可以达到很可观的水平 。 以农机产品为例 , 其中一个关键器件是高精度卫星导航接收机 , 相比之下海外进口的器件有较高溢价 , 目前国产基于自主设计芯片的相关器件已经能够将成本大幅下压 , 这是推动配备北斗系统的农机产品近年来更多出现在田间地头的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