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儒说史|禅让究竟走过了怎样的路?,从尧舜到王莽( 三 )


从王莽称帝前的准备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西汉末年如果想要得到大臣们的支持 , 来进行禅让活动 , 其人必须要有完美的道德形象 , 和与禅让对应的天象 , 而且拥有足够的权力也是重要的条件 , 否则这一行为也很难进行下去 。
可能看到这里 , 有人会说这和之后曹丕篡汉 , 以及司马炎篡魏之前的准备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 但是笔者认为其本质还是不同的 。 相比于曹丕和司马炎的篡立 , 王莽的篡位是真正得到百官支持的 , 而且其禅让也是让贤而非让权 。 可以说这是西汉儒生们集体进行的一次社会实验 , 他们想看一看自己亲手推举的道德领袖究竟能不能将国家建设成他们心目中的样子 。
钧儒说史|禅让究竟走过了怎样的路?,从尧舜到王莽
文章图片
汉代官员陶俑
不过在王莽登基之后 , 其便开始了对于西汉宗室的打压 , 甚至让其中的部分人改姓为王 , 希望以此来降低他们反叛的概率 。 与此同时其还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 , 这标志着世袭制的复辟 。 王莽的行为无疑让这些大臣们十分伤心 , 因此在之后的暴乱中 , 王莽也没有得到这些人的支持 , 其统治也很快覆灭了 。
在王莽统治以失败告终之后 , 儒生们也看出了禅让制与封建帝制的格格不入 , 因此之后便没有以让贤为由的禅让了 。 之后历朝历代的禅让多是统治者对于权臣的妥协 , 尚贤的理念在统治者阶级终究不敌亲亲 , 这也为之后一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确定了发展方向 。 结语
禅让的提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 因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并没有提及任何关于禅让的事情 。 而之后孟子对于尧舜的推崇更像是其为了推行所谓王道而做出的铺垫 。 但是无论如何 , 其中宣扬的选贤的理念还是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
在西汉末年的时候 , 随着儒家文化的复兴 , 过于理想化的儒生大臣们希望能够让真正的圣人来统治国家 , 以求恢复完美的社会秩序 , 这让禅让的说法再次复兴 。 在汉皇室衰弱的时候 , 这样的行为也实际发生了 。 儒生们推举了德行过人的王莽来担任统治者 , 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以选贤为出发点的禅让 。
但是权力毕竟是任何人都很难放弃的 , 得到皇位之后的王莽并没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建设中 , 而且其还打算恢复世袭制度 , 这让人们看清了禅让的理想主义色彩 。 从此之后禅让便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政治符号 , 而以世袭为基础的家天下也成为古代中国的唯一主旋律 。
参考文献:
《孟子·万章》
《汉书·眭弘传》
《汉书·王莽传》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钧儒说史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如存在疑义 , 请联系删除 。 )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 , 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