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说说家风故事(特别策划·传红色基因 承优良家风)( 二 )

湖北省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多做贡献有担当
很多人问我 , 为什么能够不顾身患绝症、不顾家人担忧 , 全身心扑在抗疫工作中?因为这是我的工作 , 是我的责任 。 从小 , 父亲常说一句话:“在家尽孝 , 在外尽忠 。 ”我的理解就是要对家庭尽责任 , 对社会有担当 。
父亲生前对我要求很高 , 希望我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回报社会 。 我在读大学时就立志 , 要用医学知识帮助更多人 , 在奋斗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 这种理想抱负让我满怀激情 , 冲进一个又一个救死扶伤的战场 。
我曾作为最年轻的队员随中国医疗队援助阿尔及利亚 , 也曾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赴四川参与抗震救灾、参加“无国界医生”组织赴巴基斯坦开展人道主义援助 , 今年 , 我又投入抗疫工作 。 家人虽然担心我 , 但每次都全力支持 , 他们觉得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 是一名医生 , 如此作为理所当然 。
我家有一个共识 , 要时时审视自己的德能才学 , 时时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 , 多做贡献少索取 。 优良家风在疫情防控期间尤显重要 , 是很多家庭渡过难关的精神支撑 。 在抗疫最紧张的时候 , 和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 , 我们一家人相互扶持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光 。
(本报采访人员程远州采访整理)
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
父亲的自律影响着我
自律是我家的家风 。 我父亲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 。 我小时候学琴 , 乐谱非常少 , 非音乐科班出身的父亲就自己动手抄谱子、刻谱子 。 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 , 将上班前、午休和下班后的时间都用来抄写乐谱 , 常常抄到深夜 。 无论工作多么辛苦、事情多么繁杂 , 每天抄写乐谱都是父亲雷打不动的安排 。
那时家里只有一盏台灯 , 父亲和我总是一起坐在灯下 , 我练习拉琴 , 他抄写乐谱 。 每日抄写乐谱 , 他坚持了三四十年 , 直到去世前几年仍不停笔 。 他抄的谱子就像打印的一样工整 , 可以直接印刷 。
父亲的自律深深影响着我 。 我17岁时到意大利参加比赛 , 由于种种原因 , 经过30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 下飞机后 , 忍着困倦和疲惫 , 我依然练琴两三个小时 。 现在即便工作繁忙 , 我每天也会固定留出几个小时来练琴 , 如果一两天不练 , 手就会僵硬 。
我认为人应该对自己有要求、有约束 , 否则就容易受到诱惑的干扰 。 我父亲一生严于律己、从不懈怠、以身作则 , 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 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就是家庭 , 如果家庭拥有良好的家风 , 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 孩子长大了 , 也会用这样的行为准则去影响身边的人 , 从而影响社会 。
(本报采访人员曹雪盟采访整理)
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杜富佳——
凡事只管努力做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 , 在他们朴素的认知与行为里 , 蕴藏着为人做事的道理 , 为我们打下了一辈子的人生底色 。
父母是热心肠的人 , 村里乡亲有什么需要 , 只要能帮得上的 , 都会出一份力 , 尽一份心 。 妈妈说 , 人生是条河 , 深浅都得过 。 这次疫情发生后 , 我想都没想就说要去武汉 , 我觉得作为护士 , 这个时候需要我 , 我该去 。
在武汉抗疫的时候 , 妈妈很少给我打电话 。 我知道 , 妈妈是怕给我压力 , 把紧张、牵挂、担心都放在了心里 。 父母对我们的爱很浓烈 , 但有时候却显得似乎特别“狠心” 。 哥哥杜富国刚负伤那会儿 , 有很多人关心关注他 , 但很多“好心”都被爸爸拒绝了 。 他说 , 英雄也要回归平凡生活 , 要给哥哥大爱 , 而不是溺爱 。
以前 , 我家所在的贵州山区经济落后 。 我很幸运 , 有开明的父母支持我上学 。 在中考不理想的情况下 , 爸妈到处了解还有哪些可以继续学习的方式 , 最后他们和哥哥陪我参加了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招考 , 这才有了今天的我 。 虽然我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 , 但他们知道读书和学习的重要性 。 他们常常对我们说 , 凡事只管努力去做 , 其他的不要想太多 , “但行好事 , 莫问前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