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不差钱“钉子户”:被五百强包围的深圳老宅,无人敢拆不是钱的事( 二 )


祠堂“故事”郑氏祠堂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 最早的时候是郑氏祖先从北方跨越岭南 , 到达广州 。 他们在这里辛勤劳作 , 结婚生子 , 繁衍后代 , 并且在此定居 , 这才开始了郑氏祠堂 。 如今这座郑氏祠堂依然保存在我国深圳市南山区 , 由于经历了岁月的打磨 , 本来这座祠堂已经破败不堪 , 不过 , 经过后辈们的妥善修葺 , 如今这座祠堂的模样依旧如新 。
值得一说的是 , 在修葺这座祠堂的时候 ,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这座祠堂的原貌 , 所以只是修葺了祠堂的外墙 。 祠堂的内部依然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布局建设风格 。 祠堂的一块石碑刻着该祠堂修建开始到重修时的详细资料 。
祠堂坐北朝南 , 布局是简单的三开间三进深 。 祠堂的屋顶上是五颜六色的的脊饰 , 上面的每一个人物的雕刻得栩栩如生 , 每一幅画都画的形象逼真 , 仿佛是在述说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 宗祠两边的墙柱上是栩栩如生的砖雕 , 上面同样雕刻着许多的历史人物 。 最引人注目的是祠堂门口高挂的郑氏旗子 , 它让整个郑氏祠堂在高楼大夏中显得更加的突兀 , 更加的格格不入 。
站在祠堂外 , 可以听到屋内传来的阵阵麻将声 , 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新奇的事 , 可对于郑氏人来说 , 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 探头进去 , 烟雾缭绕的房间里 , 几位身穿港式花衬衫、看起来还很年轻的老人正在打麻将 。 旁边的几位阿姨身穿旗袍 , 加上那被精心修饰过的指甲和发型 , 一颦一笑 , 给人一种“古代”的感觉 。
而另一间屋则是一幅完全不一样的景象 , 几位老人在安安静静地看电视 , 一旁是几位小孩在嬉笑打闹 。 桌子上摆满了奶茶和其他小零食 。 在传统的祠堂上能看到这样颇具风格的景象 , 也是让人感到新奇与可爱 , 不禁感叹 , 不愧是中国最强祠堂 。
祠堂的正厅内挂着一张牌匾 , 上面写着“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 , 从这能看出来郑氏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家庭的和睦团结 , 也难怪他们会如此万众一心的守护这座祠堂 。
每年的元宵节前后 , 郑氏人都会在郑氏祠堂举办一个传统节日——开灯节 , 以此来庆祝家族添丁 。 那天里 , 添丁的家庭会在祠堂里为孩子庆周岁 , 他们会在祠堂里焚香、点烛 , 挂上灯笼 , 祈福 , 最后还会邀请同宗族的长辈和亲朋好友到家中吃开丁宴 。
民族文化的根在这座被誉为“一夜建起来的”城市中 , 郑氏祠堂就是它民主文化的根本表现之一 。 700多年来 , 无论这座城市发生怎样的剧变 , 它都屹立在这片高耸入云的大厦里 , 安稳如常 。 它不仅见证了大涌村的历史进程 , 也见证了这个大城市的历史进程 。


推荐阅读